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274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49次组卷 | 90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
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
D.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
5 .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
A.《尚书》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6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28次组卷 | 13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
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
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
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
2018-03-05更新 | 42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有学者对战国某学派作出了这样的描述:“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与这一学派主张一致的应当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法不阿贵,以法治国D.超越功利,崇尚自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10 . 韩非子主张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他的这种思想
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②与当今“以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④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