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对于魏、齐等大国的君主,孟子劝之以仁政;对于滕、宋等小国的君主,孟子仍认为只要推行仁政,便可无敌于天下。孟子“仁者无敌”的主张(     
A.指出了当时富国强兵的途径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总结了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追求
2 . 孟子在《离娄上》中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由此可知,孟子(     
A.认为民众拥护是国家的根基B.找到了当时社会的救世良方
C.强调统治者的道德表率作用D.力图维护封建社会等级秩序
2023-05-08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时期韩非子指出:“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韩非子此论(     
A.反映出与道家学派的对立B.体现出新兴势力的价值追求
C.标志着儒法斗争全面升级D.说明变革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4 . 孔子认为君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韩非主张法虽为君主所立,但立法者必须遵守法律,正所谓“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他们的主张(     
A.要求限制君主的权力B.体现思想交融的趋势
C.重视君主的个人修养D.旨在树立法律的权威
5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3次组卷 | 4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著作相关论述
《孟子》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尊崇天子的意义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D.中央集权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09次组卷 | 7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人性恶,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B.庄子天道与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C.墨子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兼爱”和“非攻”
D.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法术势结合,加强君主专制
9 . 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韩非子说:“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则可谓伤民矣!”这表明两者(     
A.重视民众的治理B.轻罪重刑的策略
C.外儒内法的思想D.以刑辅德的理念
10 . 《韩非子·和氏》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在韩非子看来(     
A.贵族政治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B.军功爵禄制是维护专制的重要手段
C.人才选拔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D.强化专制君主权威有助于政局稳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