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韩非子主张“因能授官”。以上言论表明
A.百家思想的融合B.三者主张通过选官实现政治平等
C.否定世卿世禄制度D.人才大量出现
2020-08-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下第一模块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先秦时,“他们不狩不猎,不耕不织,不农不商,奔走于诸侯……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这体现了(  )
A.宗法制瓦解B.百家争鸣C.私有制兴起D.重农抑商
5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7 .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韩非子主张“万乘之主(注:指君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由此可知(   
A.儒家与法家都重视道德B.三者均认同国家一统
C.孔孟和韩非均推崇霸道D.儒法都主张王权独尊
9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