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大变革

学者路齐一曾定义说:“大变革在这里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特别是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联系密切的一些主要方面(诸如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大发展,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从历史上看,这样一种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往往是社会生产方式迅速变革的主要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我们把它称做‘大变革’。”


(1)依照这一标准,中国古代符合“大变革”特征的是什么时期?
(2)以史实论证认为这一时期符合“大变革”标准的理由。
2019-09-0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信奉法家的卫鞅入秦游说国君接受他的治国之道,他的语录最可能是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明德慎罚,敬天保民
D.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019-09-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思考

在中国,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惊人的政治上的统一。这一点在相当大程度上可解释为:是由于中国文明,这个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固然,皇帝也是祭士,他为了所有臣民的利益而向苍天献祭,但是,他履行的宗教职责比起他的统治职责来,始终居于次要地位。因而,存在于欧亚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之间、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中国也没有与印度史诗相当的东西,因为印度史诗饱含玄学,其内容多与个人的灵魂得救有关。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注:L.S.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来的世界》两册。由于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本书一经问世,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1)概括材料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
(2)儒家代表人物是如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
2019-09-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六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4 . “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想通过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秩序和社会和谐”。“他们”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韩非、李斯
D.荀子、墨子
2019-08-23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东周时期的根本变革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事的时期”?(不得照抄材料)
(2)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这一时期呈现出的哪些趋势决定着此后的“中国发展进程”?
2019-01-30更新 | 5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卷
6 . 先秦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
D.无论性善性恶都主张应该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7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9-01-30更新 | 4574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
2019-01-30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高三联合调研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大变革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
(1)阅读材料,概括当时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2)作者对当时社会变革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说出你判断的理由依据。
(3)你怎么看作者的观点?
2016-1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10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战国时期的思想流派是(     
A.佛家B.儒家
C.道家D.法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