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
2 .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礼”为核心,主张君臣的权力应该以礼为界限。和孔子所认识的君不君、臣不臣是社会的失序不同,孟子认为君臣无常位是正常的,君主只有爱民、保民才能赢得民的归顺,才能使君权稳固和扩大,社会才能真正稳定。荀子的时代为了建立适合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的新秩序,他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兼采来加强君权。

——摘编自张亲霞《先秦儒家王权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朱熹认为封建君主制体制下的君权缺乏外在有效约束,因此必须“正君心”,“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与先秦的君权制约机制相比,朱熹的“以理制欲”学说增加了董仲舒的“灾异遣告”论。朱熹认为,无论是内在的道德规范,还是外在的约束,其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最终都必须建立在君主的主观自觉之上。因此,朱熹提出“君臣共谋”的理论以加强对君主独断的防范。

——摘编自朱松美《对朱熹君权制约论的历史性考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君权思想认识上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君权思想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君权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5 . 《论语·颜渊》记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万民
2023-03-02更新 | 318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兼爱B.仁政C.法治D.无为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 的 角度 、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形成不同 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        (民)本文化精神的转变.是先秦诸子学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

— 摘编 自 潘俊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的特点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新现象 。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先秦人(民)本文化的内容 。
(4)综合以上变化,你认为作为统治者最需要注重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些思想(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争鸣B.反映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C.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建立D.体现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10 . 墨子认为君主的道德和功绩是承接天命的前提,获得君权以后,上天还会对君主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赏罚。韩非子则继承了其老师荀子的观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君主的权势,民众可以夺取,也可以给予。墨子与韩非子探讨的共同话题是(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性的善与恶问题D.君权的来源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