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即相互影响,又互相批判,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百家争鸣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起用好儒术的田蛤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四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战国时期主要学派,并列举学派的一名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根据材料四,概括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英雄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022-09-28更新 | 855次组卷 | 76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 . 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之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说明孟子在治国上主张(     
A.实行仁政政策B.提倡节俭之风C.尽力发展生产D.教化社会风尚
4 . 下列关于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犁牛耕出现的推广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D.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建立
6 . 下列诸子学派与其代表人物中,配对有误的是(     
A.儒家-孟子B.法家-韩非C.道家-重耳D.墨家-墨子
7 . 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他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该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8 . 先秦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主张“尽地力之教”,认为“农伤则国贫”“农事害则饥之本也”。该思想家属于(     
A.儒家B.墨家C.农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与以上言论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0 . 有位先秦思想家“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改造了慎到、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提出了“以法为本”法、术势三要素相结合的政治学说,为巩固、强化专制帝王统治起列了重大作用。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2022-01-04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