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黄金时代“外部条件”的是(     
A.政治集权制度形成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学术环境相对宽松D.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2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出现,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使得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这种现象促使(     
A.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B.贵族政治得以确立
C.形成比较自由的文化风气D.法家学派居于主流
2023-12-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
3 . 《淮南子·要略训》记载:“墨子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这体现了墨子主张(     
A.兼爱B.节俭C.非攻D.尚贤
2023-12-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其提出者及代表的流派,并结合所学写出其相关观点(至少2个)。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2023-12-1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5 . 战国时期商鞅、苏秦、张仪等凭其才华以及对天下局势的敏锐判断,通过直接同最高统治者对策而被重用,他们打破了地域与阶层的限制,一跃成为诸侯国的权势人物。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人才选拔具有统一的标准B.处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状况
C.政府有强大的动员组织力D.游说之士推动了百家争鸣
6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2023-12-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提倡“仁政”和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的学派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2023-12-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董仲舒的观点。
2023-12-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     
A.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B.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D.推崇“仁政”
2023-12-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小土地私有者,也有手工业者和农民。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垄断局面被打破D.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