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据《汉书》《后汉书》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 .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记载:“有令女子、小童行制书者,赀(惩罚)二甲(铠甲)。”“毋敢令年未盈十四岁者行县官恒书,不从令者,赀一甲。”此规定旨在(     
A.保护未成年人及妇女权益B.通过刑罚保障军队铠甲的供应
C.保证政府文书的安全传送D.保障全国文书传送系统的建立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地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

材料二   (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刀伎(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以当百。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支,致治于未乱故也。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元】脱脱等《宋史·兵志》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
(2)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中国历史通论》记载: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与秦以后“大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这主要反映了(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分裂割据向国家统一转变
C.百家争鸣向思想统一转变D.井田制经济向小农经济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2023-02-02更新 | 7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豪富势力B.开发边疆地区C.增加政府收入D.巩固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掌谷货”(管理全国以农业为主的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制定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田律》《厩苑律》《仓律》《司空律》《徭律》等经济法规,要求各地方官吏 直接过问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经济模式的扩展B.民众赋税负担的沉重
C.法治对农业的重要性D.重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西汉为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在经济和思想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10 .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记载:各县要书面报告农田受雨、抽穗、垦而未种、受灾面积以及降雨量等,每年八月底以前送达朝廷;主管仓库的官吏每年十月份要将各类粮食的库存数量上报内史。这些要求有助于(     
A.确立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B.完善地方机构的运行机制
C.维护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D.提升国家治理的行政效率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