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D.官吏管理水平的提高
2023-12-2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春秋后期的各大诸侯国中,战国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原秦国的制度为基础,自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行之于全国。这套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史称“废封建,置郡县”。秦始皇的这一变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变革,具有革命性质。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要求,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1)根据材料,分析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建立郡县制“具有革命性质”。
2023-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岭南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3-24高一上·吉林长春·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下列观点与作者相符的是(     
A.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B.大修长城,无实际作用
C.推行郡县,有利于统一D.汉取代秦,秦政全否定
2023-1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迄至秦朝分设了五帝、臭、殷、周、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共六篇。对于《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之置,后世有学者批评司马迁“自乱其例”,更多的则认为它体现了史家的“卓越见识”。司马迁的这一历史书写,重在(     
A.理清王朝更替的世系B.凸显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C.阐述成王败寇的道理D.探寻秦亡汉兴的历史缘由
6 . 云梦秦简《行书律》规定:除了由专门邮人,以及罪犯、平民、低级官吏等人负责向中央传送文件信息外,传送者还需排除年老体弱的隶臣妾(指因本人犯罪,或被俘,或亲属连坐充作官奴婢者,男的称隶臣,女的称隶妾)及不足信赖者。秦朝这些规定旨在(       
A.加强传送的安全性及时效性B.健全各级政府的传送系统
C.扩大文书传送者的选择范围D.保障文件内容的客观真实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高二(1)班以“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以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班级研讨会等方式,认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了解。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探讨如下问题

A.国家统一:探讨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不同历史阶段,认识统一是主流,是历史的大势。

B.“要在中央”:探讨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关系。整理不同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力量强弱变化的资料,分析中央集权对保持大一统的作用。

C.郡县体制和固俗而治:探讨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大一统的影响。通过了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了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形成的运行机制。

请任选一个问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以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为例,自拟题目,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制度途径内容
授田制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
赐田制通过军功受爵。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2023-12-16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夏 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 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五代传, 明清后,王朝至此完。”按照朝代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     
A.商、唐、十国、宋元B.商、秦、隋朝、宋元
C.商、秦、隋唐、宋元D.商、秦、唐朝、宋元
2023-12-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74次组卷 | 456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