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打击之后,儒家学派艰难地维持了下来,阴阳家学派的主流则从此渐渐湮没无闻。汉初儒家学派的主要精力在于对儒家经典及解释史献的抢救性挖掘、整理与传永。此时真正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居于指导地位的是黄老道家。直到汉武帝朝董仲舒等人的出现,才改变了儒家在思想界和现实政治生活中受人冷落的局面。

董仲舒是正统的儒家学者,但他在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的许多提法,已去孔子、孟子甚远。最突出的就是董仲舒用阴阳五行、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儒家天人体系。董仲舒宣称“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枯,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不仅调整人间秩序,鬼神和一切生命体都在其规范之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固然是儒家在黄老刑名之学和帝制皇权的挤压下,适应时代形势需要所不得不进行的调整,然而董仲舒对孔孟之道作出这样的改造,也会有稷下齐学邹衍等学者思想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杨衍、陈民镇《从清华简看阴阳家与儒家的交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汉代主流思想演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11-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刺史除对二千石(郡太守)及王国相进行监察外,其侧重点是对诸侯王实行监督,可以监督“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者,表2所示是刺史监督的几个具体事例。

事件出处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八月,燕刺王刘旦见武帝崩、昭帝立,怒曰:“我当为帝。”与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勾结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隽不疑。
瓶侯(菑川靖王子)刘成告之隽不疑,隽不疑立即行动,“收捕泽以闻”,“而望王(指燕刺王刘旦)反道自新”
《汉书·武五子传》等
地节中,冀州刺史林奏刘年(代孝王刘参之玄孙)“为太子时与女弟则(刘则)私通。及年立为王后,则怀年子……年使从季父往来送迎则,连年不绝”。因其行淫乱,被“废为庶人”《汉书·文三王传》
(续表)
事件出处
在宣帝时期,张敞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广川王国发生了一系列不道德的事件和盗贼行为,但却无法找到贼首。张敞通过情报掌握了贼首的名字和所在地点。广川王的昆弟与皇族的刘调等人与贼首勾结,使得贼寇屡屡得逞。张敞亲自率领郡国的官吏,准备数百辆车围守王宫,搜捕刘调等人。果然,在宫殿中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张敞上奏天子,揭发广川王的罪行。然而,天子心存仁慈,不忍让广川王受到极刑,只是将他的爵位削除《汉书·张敞传》

—摘编自罗庆康《汉代刺史的职权及其他》


(1)根据材料,指出刺史监督诸侯王的具体事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刺史监督诸侯王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邦的儿子和孙子继承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俭朴和仁慈作风。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他开始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对贸易和商人实行强制性政府管理,确立新税制,对盐、铁及粮食供应推行新的国家管制办法。最后这项措施后来叫做“和籴法”,即由政府在丰收年或在粮食富裕地区以低限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年出现饥荒。

整顿好帝国内部秩序,增加了政府岁入并提高了国力后,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开始实行野心勃勃的新征服计划。矛头首先指向位于东南部的福建和广东地区。那个时代北方的主要游牧民族是匈奴,汉朝将领曾抱怨说,匈奴“骑快马飞驰,他们胸中跳动着野兽的心”。但汉武帝还是在一系列战役中打败了他们,至少在一段时期内将他们赶出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在那些地区及沿丝绸之路安置中国驻军。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发生的变化及加强经济“管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新征服”行动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先民使用的最原始的渡水工具有葫芦、皮囊和筏等,后来使用独木舟。至迟到商代,中国造船技术由独木舟过渡到木板船。战国时期,木板船出现了风帆,已开始用铁箍连接船板。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有了极大发展,出现了中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楼船是汉代最著名的船舰。“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等,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又出现了新的飞跃。明代造船工场规模大、分工细,还有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场,加工帆篷等零部件,还有木材等物品的堆放仓库,且造船材料验收、船只修造和交付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摘编自程晓《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中国造船工业倡建甚早,但起步较晚。在鸦片战争时期,在林则徐的倡导下,有识之士集资仿造西船。1861年,中国海关代理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从英国购买兵船的计划。中国花费巨款购买舰队,但控制在英国手里,引起朝野大哗。清政府无奈将该舰队变卖。186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试造轮船,用蒸汽机为动力的“黄鹄”号试验成功。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分厂造船,使中国近代造船工业有了自己的开端,所造之船,汽炉、船壳两项皆系厂中自造。但是,在清朝当权者中,只讲引进,不讲发展。进入19世纪80年代后,清政府把重点放在买船上,连仿造也不干了。

——摘编自戚其章《近代中国造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造船业的特点。
(3)综上,谈谈中国造船业发展对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材料 为什么社会主义在它的发源地欧洲欲振乏力,但在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古老大国却新枝迸发?社会主义跟中国传统、中国历史有着深厚关系……在农耕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国可以自由买卖的土地制度有着悠久历史,为了防止因土地自由买卖而导致的土地兼并,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了一些平衡措施,初衷是为了维系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例如朝廷把无主的荒芜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但土地为朝廷所有。

在16世纪以前,中国的商品经济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商品经济一方面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阶层流动,但又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两极分化。中国历代政府都试图通过各种政策来干预市场,减少社会两极分化的程度。

中国作为农耕社会,“靠天吃饭”,水灾、旱灾等灾难对社会影响极大。因此政府无法做无为而治的“守夜人”,必须要积极有为才能减缓灾难对社会民生的影响。所以,中国很早就发展出一整套应对灾难的机制与政策,历史上称之为“荒政”……这些制度与政策体现出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社会主义,这为中国在20世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历史的基因。

——摘编自张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蕴含朴素社会主义元素的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认识。
2024-05-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文化学术秉承战国之余续,活跃在诸侯国境内的文士也大多来自齐鲁及荆楚地区。当时分散各地的诸侯国王,如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河间献王刘德,皆秉承战国养士之风。汉初藩国文化尚有地域差异,相对而言,南方淮南一带长于辞赋,而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后期,原本游说于诸侯王国的文士会聚长安。当时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王褒、扬雄等人因辞赋受宠,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则以经术而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宋展云《汉末文化中心的迁移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自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完成了两次历史性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世界文化中心从东方转向欧洲。进入17、18世纪,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效能,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开始向欧洲倾斜。到1900年,“全球1/5的土地和1/10的居民已归于欧洲列强的各个帝国的版图”,“欧洲文明笼罩全球”。第二次调整是从欧洲转向美国。进入20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发展尽显疲态。而二战后的美国凭借“工业产出占世界的近1/2,贸易出口占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世界的2/3”的实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进入21世纪,国际力量对比再次发生变化,世界文化格局也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变化,进入了第三个大调整时期,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呈现上升态势。

——摘编自颜旭《百年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的解构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学术文化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文化格局前两次调整的显著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格局迎来百年巨变所应采取的态度。
2024-03-11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自拟模拟(6)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

——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26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自拟模拟(9)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政府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是与同匈奴斗争的成败相联系的。汉开发西域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意图,以取得军事上的主动权,而对匈奴军事上的胜利又反过来巩固了对西域的统治,二者相辅相成。 汉通西域及对西域统治的成功,使匈奴失去了对汉军事斗争的依托,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国势。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汉王朝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交流将中原与西域维系在一起,这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汉以后,历代中原王朝都把西域视为中国的领土,即使处于分裂的状态,也总是力图把它统一起来。

——摘编自刘彦威《西汉王朝的边疆经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王朝开发西域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汉王朝边疆治理政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桑弘羊主张从商业领域获取财政收入,实践的方法是政府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他从政府的经济活动实践中提炼出一套独特的关于商业以及商业从业者的看法,或者说政府与市场私人商业活动之间关系的观点。

——摘编自赵德馨、唐艳艳《汉帝国何以由富国变为强国——桑弘羊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所主张之富国强兵政策,与汉武帝之敛财于民、用兵于外,正相类似。司马光在陈请废除王安石新法时,亦曾举述汉昭帝即位后较诸武帝改弦更张的举措,谓“武帝作盐铁、榷酤、均输等法,天下困弊,盗贼群起,昭帝用贤良文学之议而罢之,后世称明”,试图以此汉朝旧事作为历史依据,来说明其主张的合理性。

——辛德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