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以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作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缋(彩色的纹绣)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这一措施的实行(     
A.导致市面上假币泛滥B.抑制工商业经济发展
C.不利于地方经济交流D.有利于充实中央财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经济恢复,国力强势。但边疆匈奴的威胁仍然严重,王圆问题影响着中央集权,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年轻的汉武常。如何根治新的社会问题,建立大一统的强国,成为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常的治国目标。因而,刘安的《淮南子》宣讲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经无法作为汉武帝时代及后世君主治国的指导思想了。

董仲舒等一批研究和推崇儒学的学者受到重用,可以说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儒家学说的内在特性与统治者梦想的治世意愿相吻合。儒家思想地位逐渐上升,直至取代道家思想而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重仲舒的作用不可忽视。董仲舒是“识时务的俊杰”,为儒学经学化,官学化,制度化作出了巨大赏献。董仲舒抓住汉武帝“策问古今治道”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治国指导思想,被汉武帝及之后的统治者所采纳、重用。汉武帝时代造就了儒学大师董仲舒,董伸舒的治国策略也为汉武帝谋划了汉朝“大一统"的蓝图。

——摘编白朱冠艾、陶立明《两汉儒学经学化的历史君示》


(1)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时期新治国思想实施的影响。
3 . 《后汉书·礼仪志》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铺之糜粥……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如图所示为四川成都市郊曾家包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局部),画中位老人手扶鸠杖坐于树下,房内走出一人捧送食物。上述史料可以说明,汉代(     
A.社会保障体系完备B.儒家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C.尊老敬老之风兴起D.休养生息政策持续推行
4 . 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全国建立了大约50个铸造厂,每个铸造厂都有几百至千个囚犯或劳役作为工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A.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干预国家经济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
C.实行货币改革,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对匈奴战争的资金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汉书·西域传》可知,西域各国不论人口多寡、土地大小,均设译长,负责汉语与当地语言互译。最小的单桓国,仅有户27,口194,胜兵45,亦设有译长一人。译长的行政级别虽低,但“皆佩汉印绶”。据此可知,译长的设置(     
A.推动了边疆和内地管理一体化
B.化解了郡国二制并行的弊端
C.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D.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6 . 唐朝前期出现了多篇有关“西域”“安西”“碎叶”的诗篇和画作。如图所示是敦煌莫高窟323窟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这些作品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A.汉武帝派张骞开辟丝绸之路B.中国古代丝路的通行和贸易的开展
C.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D.汉武帝计划联合大月氏等共击匈奴
7 . 西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曾记载许多菜单,其中列举了西汉时期出现于吴楚百越食肆中的20款时尚之食,包括烤羊羔、腊羊肉、酥油、酸马奶、焖羊羔等西北美食。此现象说明
A.南北饮食文化各具特色B.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
C.西域正式归属西汉管辖D.西方文化在汉朝影响广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