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诸侯王之封地有限,而其子弟袭封者无穷,其封土不能不日蹙,而权势不能不日微。”在此思想指导下,汉武帝(     
A.恩泽贵族子弟B.削弱了相权
C.实行军功爵制D.颁布推恩令
2 .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西汉实力B.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加强了与欧洲和北非的政治交往
2022-09-12更新 | 1554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全国建立了大约50个铸造厂,每个铸造厂都有几百至千个囚犯或劳役作为工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A.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干预国家经济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
C.实行货币改革,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对匈奴战争的资金问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虽然此役最终得以解困,但是匈奴强大而精良的骑兵使得汉统治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草原文化背景下精心培育的远途快速骑乘军马面前,汉代国马成为不堪一击的劣马。汉景帝时期,在秦代国家牧苑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大批培养国马。汉武帝即位后,以“天马”为蓝本的西域名马、乌孙马、大宛马随之被引入进来,国马的种群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汉军的移动能力随之增长,使得其突破长城的保守型防御而北上西进,构建了汉帝国的幅员辽阔。

——摘编自尚永琪《国马资源谱系演进与汉唐气象的生成》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的三次大战简表

公元前127匈奴南进,汉派将军卫青击匈奴汉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21汉派将军霍去病北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公元前119匈奴南进,杀掠无度。汉以卫青、霍去病出征汉大破匈奴军,匈奴北徙漠北

——摘自《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总结汉代改良国马谱系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国马谱系改良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诸侯相,统领百官,汉初多由功臣担任。文景时期,多选宽厚长者任诸侯相;汉武帝后,众多儒生被选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和内史等官职,“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上述变化反映出,西汉(       
A.注重推进移风易俗B.行政中枢权力转移
C.主流治国理念变动D.郡国并行体制完善
2022-04-26更新 | 937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初年,朝野上下饮酒之风日盛,"百礼之会,非酒不行";卓文君"当垆卖酒"成为民间佳话;汉武帝天汉三年,御史大夫桑弘羊奏请"建酒榷,以赡边.给战十",至此开启中国古代酒业专卖制度。据此可知,汉代
A.已经注重管控民间酗酒行为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弛
C.官营酿酒主要用于犒赏军队D.政治形势影响经济政策
2022-03-26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七)历史试题
7 . 元封元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下诏废除当地百姓逾期的田租和贷款,“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这些措施
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旨在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
C.有利于民众对朝廷的认同D.反映了推恩令的全面推行
8 . 汉代法律中特设了“取息过律”罪,把放高利贷视为严重的犯罪,并予以严惩。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旁光侯刘股犯“取息过律”罪,被免除了爵位。这主要反映了汉代政府
A.打击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竭力削弱王侯的经济实力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
9 . 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
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
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主要出身于太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化”一词在董仲舒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他指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并反复强调:“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政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而“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摘编自朱人求《董仲舒教化哲学研究》

材料二   “二程”关注国家前途,强调“帝王之道,教化为本”,多次直言上疏,用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皇帝,提出“格君心之非”“王道治国”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和治理模式。程颢认为“得贤才为本”,请求皇帝兴办学校。在官吏的德才关系问题上,“二程”强调修己之道,以德为先。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还提出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婚姻妇女观。程颐指出,圣人虽然崇尚道德教化,但是也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

——摘编自丁静《二程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与“二程”教化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评“二程”教化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