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司马迁的《史记》人物传记中,除了有孔子世家,还有儒林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等,分别记载了孔子身世、孔子部分弟子的情况以及孔子以后直至汉代儒学研究的状况。这表明司马迁(     
A.为孔子不被重用而惋惜B.首次抬高孔孟地位
C.歌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D.思想具有时代印记
2 . 青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有300余年的交汇点,其中对“三家分晋”的描述颇有不同。

材料一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使命。“三家分晋”作为《史记·赵世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主要从成功者赵国的角度进行讲述,但并未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含义。《资治通鉴》则删减了赵家的史料,更多从失败者智伯的角度叙事,并把失败原因归于智伯对儒家标准的背离,即失德与“不仁”。

材料二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停笔。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定名为《资治通鉴》。以下为《资治通鉴》卷首篇节选。


(1)阅读读材料,指出《史记》和《资治通鉴》对“三家分晋”的叙事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后汉书》记载,纸由东汉蔡伦初创。但在一些西汉遗址出土了纸,如:新疆罗布淖尔地区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的纸、灞桥纸等,这些纸张的出土让人们对蔡伦初创造纸术产生了怀疑。这说明(       )
A.考古发掘丰富历史研究B.纸在西汉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D.纸由蔡伦初创属于虚构历史
4 . 司马迁的《史记.孝景本纪)全文仅1600余字,为本纪中篇幅最短者,对汉景帝的功绩鲜有提及,全篇多是一-些关于天象异变、自然灾异的叙述。而班固的《汉书.景帝纪》记载的多是汉景帝的仁德之君形象以及这一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据此可知,文献史料具有(     
A.形象直观性B.阶级性C.主观倾向性D.批判性
5 . 《黄帝内经》中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其中《内经·素向》的《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均宣扬这样的医学思想:医生要从病理、心理等方面分析病因,避免过错与过失。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蕴含生命至上思想B.强调医乃仁术与伦理
C.重视科学与务实性D.具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汉时代,士人对于著述一事态度极为审慎,不敢轻易动笔。因为无论经书、传注还是史籍、子书,其书写格式都是每书若干篇,每篇若干简,每简若干字,用简数和书字数都非常固定。这表明(     
A.书写材料亟待革新
B.士人治学风格严谨
C.儒家经典地位崇高
D.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2023-06-13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含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09年,我国在对南越王宫署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了一件南越国时期的陶鸠杖杖首。这与此前1959年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木鸠杖形制一致。这说明(     
A.岭南与中原文化同步B.儒家教化影响地区广泛
C.汉代养老制度普遍化D.鸠鸟王杖象征军政权力
8 . 古语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潮广泛流行,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此可知,汉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集权政治的需要B.农耕经济的发展
C.气象物候的变化D.学术争鸣的活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在“纪传”之外,尚有“八书”——礼、乐、律、历、天宫、封禅、河渠、平准。“八书”概述了自黄帝至汉武时期各种社会制度的发展,自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无所不述。这能够说明司马迁(     
A.重视实地查访B.治史视野开阔C.推崇儒家思想D.主张政治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黄帝内经》强调个体在预防疾病时要“适四时阴阳”,要“谨守于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自然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道”也是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提出了“治未病”理论B.蕴涵“天人合一”思想
C.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D.继承发展阴阳五行学说
2023-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宁古五校教学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