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六国与北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箭”,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此举主要是为了(     
A.学习汉晋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权的合法正统
C.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D.谋求与汉族王朝和平共处
2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材料三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3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主要反映了(     
A.北方学习南方先进生产技术B.魏晋时期的动乱已宣告结束
C.北魏汉化改革促进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加速了盛世的到来
4 . 如表摘引了一本史学专著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横线处应该是(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三国的建立与治理
第二节 西晋的短暂统一
第三节 ____
第四节 东晋门阀政治与南朝政权的交替
A.春秋五霸的迭兴B.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形势
C.六镇起义与北魏分裂D.五代十国与契丹的兴起
2023·浙江宁波·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魏前期,百官没有俸禄,对于地方官,朝廷只问其能否上交一定数量的租调而不管他们对地方的搜刮。太和八年(485年)朝廷“始班俸禄”,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百匹者死”。实行均田制之后,官员可以得到一定职分田上的收入,但“卖(职分田)者坐如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①俸禄制的实行杜绝了官员贪赃枉法   ②改革措施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③金属货币成为官府的主要支付手段   ④官员们没有取得职分田的所有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3-05-28更新 | 491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6 . 有学者指出:制度本身不是孤立的,制度之间的互动作用远远大于单个制度的叠加。下列选项符合此认识的是(     )
①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②羁縻制猛安谋克制奏折制
③租调制均田制三长制④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3-31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是从一部《魏晋南北朝史》的“大事年表”中摘录的几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正月,魏定族姓,清流品。改拓跋氏为元,其余鲜卑复姓均改。
②……三月,王濬自武昌顺流直下建业。吴主孙皓投降,吴亡。中国再度统一。
③……四月,刘备即帝位,改元,是为汉昭烈帝,史称蜀汉。
④……八月,秦诏分道南征,图谋灭晋。十一月,晋谢石等于淝水大破秦军。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
8 .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所对应的朝代全部正确的是(     

①西晋                            ②东晋                       ③北魏                       ④唐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 . 民族认同

材料一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辽史》

材料三   汉官之制,自平州人不乐为猛安谋克之官,始置长吏以下。天辅七年以左企弓(金朝的大臣)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

——《金史·百官志》


概括以上材料中关于民族认同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历史作用。
2023-01-07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历代帝王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见证

材料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历代帝王庙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 年),是明清集中祭祀中华祖先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的皇家庙宇。历代帝王庙以独特视角体现了 “ 中华一统、主权延续、朝代更迭、一脉相传” 的历史特点,也使得“ 中国” 这个概念及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摘自刘洋主编《北京西城历史文化概要》

材料二清朝顺治和乾隆时期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的调整变化

时期入祀帝王的调整和变化相关资料
顺治时期

(1643- 1661年)

①恢复祭祀元世祖忽必烈 ②新增祭祀元太祖成吉思汗 ③新增祭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④新增祭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⑤新增祭祀金世宗完颜雍
金世宗在中都(今北京)建大宁宫
(今北海公园),大定二十九年始建卢沟 桥。《世宗本纪》记载:即位五载,而南北
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重农
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家给人
足,仓廪有余……号称“ 小尧舜”。
乾隆时期

(1736- 1796年)

增加东晋、南朝之宋齐陈、 北朝之北魏、五代之后唐、
后周等帝王入祀,共188位
乾隆皇帝认为:“ 北魏的鲜卑族帝王,
结束战乱,雄踞黄河以北,勤思政理、讲
学兴农,确为英主,安可置而不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简述北魏孝文帝和金世宗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顺治帝对入祀帝王的调整可归为几大类?写出分类标准和序号,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谈谈你如何看待清朝皇帝沿用明朝庙宇并调整入祀帝王之举?
2023-01-0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