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徕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2024-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文帝即位之初,将军陈武等主张对南越和匈奴动兵,“以一封疆”,但汉文帝反对,其理由是对周边敌对民族不能轻易出兵,应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对南越,妥协和讲义并重,答应赵佗提出的“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等不失原则的要求,并表示和平的愿望。对匈奴,即使非要用武力不可,民族冲突以后,也力争与匈奴化为兄弟。南越与匈奴降附后,设置属国,《汉书》云:“因其故俗为属国”。

材料二

唐太宗即位前后,民族归附与分离并行,北疆的胡人、稽胡、契丹,西疆的吐谷浑、党项、羌人,南疆的诸蜜、僚族等,相继附而复叛,其中威胁最大的是突厥。唐太宗慎重地采取了众生一体、共治天下的原则。大唐帝国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把突厥迁入华夏内地散居同化,也没有把他们赶回故地,而是就地安置,“因其习俗而抚驭之”,任用突厥首领治理,朝廷不派官员,基本是自治,相当于世袭封建。唐太宗执政时的唐朝廷是多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突厥、吐谷浑、吐蕃、契丹等)分享天下。唐太宗与异族分天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把敌国变成异族自治,留住外部监督,不留边祸,则外有制衡,内不失道”。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时期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民族政策实行的共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共同的民族政策内容以及最主要的历史意义。
3 .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023-06-08更新 | 347次组卷 | 9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唐高祖沿用北周及隋传统,多用关陇贵族辅政。唐太宗则打破地域偏见,大量拔擢关东和江南士人,又不问门第,擢用寒门庶族,故“贞观一朝得人为盛”。这说明贞观年间
A.贵族退出政治舞台B.国力达到鼎盛阶段
C.政治风气较为开明D.重文轻武大兴文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2022-10-15更新 | 275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朝前期对外贸易路线主要是经由河西走廊,从中亚中转到达欧洲;唐中后期对外贸易则转向了南方沿海地区,经由马六甲海峡到达欧洲,承担船运的多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据此可以推知,唐代
A.开通海上丝绸之路B.指南针已逐步应用
C.北方商路受到阻碍D.海外贸易达到全盛
9 . 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有(       )
①政治统一   ②大运河开通   ③白银普遍流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3-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游牧民族农业化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2022-05-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