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2 . 唐文宗时实行植茶制度,“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就积者”,即实行“官种、官制、官销”制度。组织缉私队伍打击茶叶走私,规定如贩茶叶3次,总数累计超过300斤者即处死刑;如为茶园茶户,只要私卖茶叶百斤以上,便须“杖背”;如捕获有组织武装茶贩的“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这些举措旨在
A.控制茶叶产售各环节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严厉打击贩茶的商人D.实现商业管理法制化
2022-03-20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912次组卷 | 203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历史上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成为了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B.匠有常主,计日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C.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都有多部外来乐,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当时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20-05-02更新 | 1247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朝规定:商人必须向政府提交经营商业活动的申请,同时要持有过所和公验,以此作为经过商业要塞的通行证和合法经营的许可证。由此可见,唐朝
A.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经商的行为
B.重视对商业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C.严格控制商业活动范围和规模
D.严格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018-05-17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扬州位于南北交通要冲
B.江南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8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C.他到浮梁买茶叶时顺便到娱乐场所“瓦肆”听戏
D.他将茶叶买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9 . 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
A.手工业生产分工细
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C.商品销售的专业化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10 .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2017-08-14更新 | 605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