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它是连接中国和中亚及其更遥远国家的贸易路线的东端终点,……从亚洲各地来的人,……充塞着他的街道,增添了他的国际色彩。”墨菲《亚洲史——中国的黄金时代》。“它”是指
A.汉都长安
B.唐都长安
C.唐东都洛阳
D.元都大都

2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羁縻政策源自战国时期,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完善,为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A.有利于扩大中原王朝的统治区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有利于缓和边地与中央的矛盾D.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4 . “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以下不属于盛世时期的是
A.百家争鸣时期
B.文景之治时期
C.光武中兴时期
D.贞观之治时期
5 . 《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质
A.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B.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C.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D.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代中后期,士人经商已成为一股潮流。地方上的军政大吏,如节度使、观察使等也多经商。唐宪宗元和八年,允许赐给王公、百官等人的庄宅、店铺等进行典卖。唐代中后期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商业地位有所提高
C.官商勾结吏治腐败
D.社会奢靡现象严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跨过南海的万顷波溽,进入汹涌澎湃的印度洋,开辟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海上航道。唐代,我国通过印度洋同非洲东海岸国家有了直接的交往。

唐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盛极一时。广州、泉州、杭州都是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我国时,称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或径称为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无不可也”。正是在海上贸易和友好交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我国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建立了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陈公元《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剧烈动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并对他们所蠃得的民族独立热烈的祝贺与率先的承认,一批在1958年到1965年间独立的非洲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是: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西非的几内亚、加纳、马里、贝宁、毛里塔尼亚,东非的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的扎伊尔、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南部非洲的赞比亚等18个非洲国家。

——摘编自唐同明《论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

材料三 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欧洲时报》3日发表社论,肯定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中宗以来,铨选制度十分紊乱,王妃、公主与权威不仅卖官鬻爵,而且不经吏部大搞“斜封官”,请托之风日盛,致使员外、试、检校等官名目繁多,冗官滥吏充斥官府。开元二年(714年),玄宗敕令罢免所有的员外、试、检校官,严格控制官吏的选举,规定今后没有战功及别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结果“大革其滥,十去其九”。这样,既克服了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了官府的办事效率,又减省了国家开支。在裁汰冗官的同时,又提拔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唐人郑綮说:“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吏治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吏治改革的主要意义。
2019-03-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可能看到
A.“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
B.“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C.“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
D.商人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往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21世纪初,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对昭陵北司马门遗址(唐太宗陵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立于昭陵的“十四国蕃君石像”,分别排列在墓穴东西两侧廊坊中,分布如下。这些“发现”反映出,唐太宗时期
西侧东侧
于阗王伏阇(shé)信焉耆(qi)王龙突骑支高昌王左武威将军智勇龟兹(qiucí)王诃黎布失毕突厥答布可汗阿史那社尔新罗乐浪郡王金真德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伏帝国王阿那顺
A.广袤疆域的四至情况
B.积极开明的民族政策
C.海陆丝绸之路的发达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018-11-2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皖东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