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经历了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的演变。“舍人税地”的实现需要各种条件,如丈量土地的技术、复杂的官僚系统等。材料意在说明这种变化(     
A.依靠统治者的意志来实现B.与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有关
C.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D.利于减轻劳动者的赋税负担
2024-04-23更新 | 34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玄宗时,润州刺史韦铣虽为高门却不同意让“门第贵盛,声名籍甚者”为婿,坚持嫁女于进士裴宽。尚书李翱的女儿看中文士卢储,李翱遂招其为婿。后来卢储中了状元,一时传为佳话。这反映出唐代(     
A.科举取士成为选官主要途径B.封建门第观念已经消除
C.科举制推动了社会观念变迁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初期实行名为“诸色旨符”的财政预算程序,即在各地户口、田地、课丁上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和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州县的具体税收品种和数量指标。这一做法(     
A.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B.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C.标志着两税法改革的实施D.精简了税收流程提高效率
2024-02-29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贞观年间,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后新增专业书学和算学,之后再增设律学。这一现象(     
A.改变了士人传统价值追求
B.反映了人才选拔的新要求
C.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新特征
D.保证了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初,政府实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对逃散浮寄的人户采取追索回原籍的办法。宪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将附郭而居、以城市为生活和工作场所的浮户统一纳入城市户籍管理体系。这一转变主要基于(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赋税制度改革的推进D.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学者孙英刚在其新书《隋唐》系列中提炼出五大关键词:“世界主义”“佛教帝国”“贵族政治”“律令制社会”“神文时代”,其中与“贵族政治”有一定关联的是(     
A.三公九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租庸调制
2023-12-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调整前后情况。这次调整(     

土地产权赋役项目征税对象课税形式
调整前政府对农民授田,土地限制买卖。田赋、力役、贡品分主户和客户,迁徙后仍向原籍交税。以实物交纳
调整后政府不再授田,土地自由买卖。户税、地税按定居地,按贫富交税。以钱计算税值,再交纳实物。
A.确保了宋代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B.促进了隋炀帝等创立科举制度
C.减少了政府税收名目和收税的对象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与内容。由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

常科

特科

孝廉:察举孝子廉吏

贤良方正;选拔公正、敢于直言之士。

茂才(秀才)选拔奇才异能之士

明经:选拔通晓儒家经典之人。


明法:选拔通晓律令的人才。

A.提高了官员的综合素质B.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C.铲除了特权阶级的根基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23-11-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唐高宗废尚书令,新设形同宰相的“北门学士”;唐玄宗以协助政务为由“临时”命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宪宗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并使其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至此,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定制。唐代设立翰林学士意在( )
A.消弭权臣擅政隐患B.倡导重文轻武方针
C.提高宰相文化水平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10 . 唐初建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事权分立,相互之间时常推诿扯皮。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合署办公,于门下省设置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此举旨在(     
A.弥补分权弊端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丞相权力D.减少财政开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