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以诗词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诗词理解正确的是(     

选项

诗词

理解

A

“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輳,万国欢声。”民族间交往频繁

B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人世俗化的审美意趣

C

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
A.AB.BC.CD.D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荆荆高三五月联考历史试卷
2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汉代选官,除了少量通过世袭任荫和赀选买官外,(汉武帝后)主要用三种办法来选拔官员。一是不定期的,由皇帝提出并命题,命各地诸侯王公卿、郡国选送人才,诏举“贤良方正”。二是由地方官以“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定期向中央推举孝子廉吏,经中央考察后委任的各级官员。三是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设太学,学员是各地推荐的优秀平民子弟,向通经的博士学习儒家经典,通过考核后,选拔成绩优异的学员为官。这三种选官方法有一共同点,就是以信奉儒学、士子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标准。汉代这种与儒学治国理念相匹配的选官制度,规范了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使这个信奉儒家的道德精英阶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

材料二   唐初所开设的科目,如明法、明算、明字诸科,颇能切合实用,拔取真才,其后仅重明经、进士二科,明法科更随之而废,流弊因而产生。唐代科举有考前品评的惯例,士人先把平日作品送呈京师名人品评,为此不惜奉上大量金钱,以搏取好评。唐朝虽原则上规定平民阶层皆可应试,但仍讲究门第,名望贵族子弟仍居优先地位。从官员总数看,非科举入仕者仍占很高比例,科举取士并未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上述状况直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

——摘编自高建彬《浅析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利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科举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状况至宋代方有明显改观”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租庸调是均田制时期的赋税制度,它以身丁为本,是一种以丁口为纳税对象的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本,将土地及其他资产作为纳税对象。这种变化反映出(     

A.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放松B.国家财政收入趋于稳定
C.百姓的赋税负担更加沉重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4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隋唐制度】

材料一   北朝隋唐授田数量(单位:亩)

朝代一夫一妻授田园宅备注
露田桑田露田
北魏40亩率倍之为802020亩率倍之为40140三口给1亩,奴婢
五口1亩。
老弱病残减半分配
北周丁男百亩,有室者140亩。-140口十以上给5亩,
口九以上4亩,五
口以下2亩。

802040140三口给1亩,奴婢
五口1亩。

8020寡妻妾各
30
100三口以下给1亩;
每三口加1亩;贱
口五口给1亩;每
五口加1亩。
工商业者,永业。口分各减半给予,狭乡者不给。

北魏前期征收租调,首先由当地官员召集乡三老,把本地各个家庭按照贫富划分为九等(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户),然后把根据平均定额所规定的租调总额按品级分摊。太和八年(484年)北魏对租调进行了改革。这种赋税制度的改革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念瑜《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二   两税法推动了赋税对象从丁身向财产转变,即从“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唐宋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土地所有制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难以遏制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丁身作为税收主要标准的方式无法继续有效运行。以土地为主要标志的财产,成为唐宋以后国家赋税征收的主要衡量标准。

——摘编自许超雄《唐代两税法确立两大税收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北魏至隋唐授田概况及北魏推行均田制后租调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原因,并说明两税法实行的历史作用。
2024-02-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材料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 这条独特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脉相承与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这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底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前后更替或同时并存,但治理体系却没有因此中断,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建设的承前启后。 各朝各代的国家治理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固化为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以“制度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前期的财政收入约1053万贯,其中铜钱200万贯,粮、绢、布等实物折合成铜钱853万贯。两税法推行后,财政收入超过1900万贯,其中两税约1200贯,盐税600贯。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实物是唐代税赋主要形式B.表明政府控制的人口在持续增加
C.折射出了政治局势日益动荡不安D.推动了社会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2024·湖北·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供御服及宫殿陈设等职。到隋唐时,这些职能已经统归为皇帝服务的由从门下省独立出来的殿内省专门掌管。这表明了(     
A.家务官与政务官逐渐分离B.九卿仅是汉代皇室的家臣
C.汉唐中央官制发生大变革D.殿内省是家国一体的产物
2024-01-1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8 . 【社会发展与社会关系】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材料二   贵族形态从先秦开始,实行分封制,诸侯世袭,具备政权的法定确认。自商鞅推行军功爵制之后,贵族世袭传统被打破,由战国而秦,由秦入汉,先后产生大批平步青云的军功地主。汉武帝时期,世族势力遭到压抑,他去世之后,各项管制政策相继松弛,继任的几位皇帝都很软弱,中央朝纲日渐为外戚和宦官所把持,地方上的世族势力乘机崛起。

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科举制是对军功爵制的演进,从此,文武二士都拥有了公平的进入体制内的通道。在政治经济史上,科举制是对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平民有了公平的上升通道,从此世族门阀的力量逐渐蜕化,中国社会完成从世族形态到士绅形态的转型。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关系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社会形态演进的次序,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第二次演进的历史因素。
2023-12-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787年,唐德宗因畋猎走访民户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时丰(丰收),何故不乐?”对曰:“前云(夏、秋两征)之外悉无他徭……徒空文耳。”由此可见,当时(     
A.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B.两税法执行不力
C.藩镇割据影响百姓生存D.人丁税异常沉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汉书》对当时官员升迁过程多有描述,如王吉“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丞,迁云阳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而刘祐“初察孝廉,补尚书侍郎……,除任城令,兖州举为尤异,迁扬州刺史”。这些现象说明汉代(     
A.取士注重系统教育经历B.缺乏选官的专门化职官
C.察举选官与考课相结合D.官员依靠察举垄断仕途
2023-1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