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前期的财政收入约1053万贯,其中铜钱200万贯,粮、绢、布等实物折合成铜钱853万贯。两税法推行后,财政收入超过1900万贯,其中两税约1200贯,盐税600贯。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实物是唐代税赋主要形式B.表明政府控制的人口在持续增加
C.折射出了政治局势日益动荡不安D.推动了社会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朝谱学以官修谱牒为主,侧重士族及其门第评定。唐前期三次官修谱牒,评定士族及其等级,“崇重今朝冠冕”。至唐后期,朝廷不再分定姓族、官修“氏族志”;私撰谱牒,也不再注重士族评定,谱学转向关注姓源、姓望等姓氏知识。唐朝谱学的转变主要由于(       
A.选官制度的调整B.人才观念的变化
C.阶层流动的增强D.君主专制的强化
3 . 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唐代,进士出身成为“上林华选”,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而在唐朝后期,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殊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此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唐后期(       
A.官员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B.官吏选拔的程序日趋完善
C.世家大族的地位日益没落D.科举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曹魏在各州和各郡设立了中正一职,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这表明初创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变革了选官方式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维护了士族特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
6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岁举孝廉本无考试之法,被举者经朝廷复察,无问题即加委任。从东汉顺帝时起,对孝廉实行考试,定制:凡郡国举孝廉,被举者年须在40以上,“诸生试通章句,文吏试笺奏”,及格方得应选。这些变化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兼顾了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
C.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
2021-12-30更新 | 713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压轴信息卷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朝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固定的“租”“调”收税模式,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征发徭役也以“和雇”(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为主。材料表明两税法
A.不再征收人丁税B.加强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抑制了土地兼并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