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诗人王维因得到岐王和睿宗九公主的推荐,在开元十九年以状元及第;贞元十八年侯喜因得到韩愈推荐而及第;宰相杜佑之孙杜牧虽名气早著,大和二年进士考试时也得到太学博士吴武陵向礼部侍郎、主考官崔郾的鼎力荐引。这体现出唐代科举(       
A.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考场舞弊现象层出不穷
C.承继荐举遗风亟待完善D.导致选才权力发生转移
2023-1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唐代两税法将预算收入总定额以及上供、留使、留州的预算收支定额加以确定,建立起预算定额管理制度;此外,两税三分法基于地方支出标准对地方官俸和军费都有具体法令规定。这些规定(     
A.体现了“量出为入”原则B.有利于提高征税效率
C.加剧了藩镇割据局面D.旨在限制地方的财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文宗曾颁布诏书曰:“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其后君主也多有类似诏书。唐诗中亦写道:“(两税法)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这折射出当时(       
A.中央政府权力式微B.两税法加剧了人民负担
C.赋税制度亟待调整D.政府政策执行得不彻底
4 . 根据唐朝法令,凡进士及第者,本人及全家即可免除徭役科,“名不著于农工商之版”。材料说明唐代的科举进士(     
A.享受着政治和经济特权B.与百姓不同的经济待遇
C.帝王和地方官礼遇有加D.不得与五姓等大姓婚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后期,官员察举无人监督,常常随意推荐,且被举荐者还会一辈子将察举官视为恩主。曹魏帝国推行九品中正制,细化中正官的分级,并增设吏部的最终选拔权。选官制度的变化(   
A.提升了官员素质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扩大了统治基础D.稳定了社会秩序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具有长期维系、不断重建的韧性,但大一统国家韧性的特征伴随着多次制度形式的重大变迁以及大一统局面的多次崩溃。体制变革是联结制度变迁、制度崩溃与国家韧性的动态机制。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体制变革有三种模式:以“变”应“变”,维护政治稳定;打破低水平均衡,推动大一统国家重建;累进变革,继承历史遗产。正是这三种模式使得大一统国家的韧性在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求变才能达成的历史成就。

一一摘自赵德昊《形塑国家韧性——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长期延续与不断重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体制变革模式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孝廉,互称为“同岁”。后广汉太守将段辽叔毫无节操的长子举荐为孝廉,没有受到丝毫阻力。据此可推知,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威胁
C.察举制失去了最初功效D.宗法制得以发展与延续
2023-01-04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将搜罗的121位唐代传奇小说作者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其中进士及第者共计36人,如沈既济、牛僧孺、李绅、白行简、沈亚之、徐尧佐、蒋防、陈鸿等。这一现象表明,唐代(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文艺进步B.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创作
C.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D.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
9 . 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这种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发展B.人口流动性加强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一夫一妇承担的租额方面,隋朝规定为粟三石。唐初,则变化为“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同时妇女不再作为纳租人口。这一税制变化(     
A.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B.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有利于促进国家人口的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