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汉书》对当时官员升迁过程多有描述,如王吉“少好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补若卢丞,迁云阳令,举贤良为昌邑中尉”,而刘祐“初察孝廉,补尚书侍郎……,除任城令,兖州举为尤异,迁扬州刺史”。这些现象说明汉代(     
A.取士注重系统教育经历B.缺乏选官的专门化职官
C.察举选官与考课相结合D.官员依靠察举垄断仕途
2023-1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权分工示意图。示意图反映出唐代三省(     
A.彻底变革、机构重置B.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C.职权完备、相互制约D.部门复杂、相权削弱
2023-11-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唐以后,不少高级官僚利用进士科使子孙获得高位,父子、祖孙皆进士及第的多了起来。如元和中进士及第的刘宽夫,其祖刘遁,其父刘伯刍、其子刘允章祖孙四代皆进士及第,均位居五品以上。由此推知(     
A.科举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B.安史之乱导致门第观念强化
C.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扩大D.科举选官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4 . 景龙二年(708年),节愍太子初立,韦皇后因其非己所生,便让唐中宗下诏收回给太子的赏赐,让其与藩王一样每年定量领取物品。门下省给事中卢则认为太子身为储君,按传统制度其用度与君主一致,一应物品所需,可从库藏中广为支取,无须同于藩王,并以此封驳了诏令。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处于决策中枢的地位B.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C.国家治理严格遵循传统制度D.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
2023-10-16更新 | 38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反映了西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传统门第观念颠覆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C.官员素质全面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
2023-10-10更新 | 484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选官制度与社会管理】

材料一   至汉代采取察举和征辟两途任官。察举是两汉选拔官吏的常设制度,始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求贤诏。惠帝、文帝也先后下诏求“孝悌力田”“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征辟始于西汉而盛行于东汉,除皇帝下诏征辟外,公卿、州郡长官也可以征辟士人为官,但如举非其人,也要负连带责任。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文化史镜鉴》

材料二   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取消了门第的限制,科举考试主要有3个层级,分别是解试、省试和殿试。宋太宗即位不久,就科考录取五百多人,不仅规模远超以往,而且打破常规,超等任官。与此同时,文官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成为皇权依靠的主要力量。宋太宗曾公开表示:“朕于士大夫,无所负矣。”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为进士出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又有3人为开国功臣,而在所有宰相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南宋共有宰相62人,其中51人出身科举,6人出身太学生,其他4人出身恩荫,1人出身武臣。

——摘编自陈峰《宋代文武关系演变的历史轨迹》等

材料三   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内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二十五人。

——摘编自栗云屏《试论元朝科举取士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度选官的标准,并指出这一标准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元朝科举制的认识。
2023-10-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朝谱学以官修谱牒为主,侧重士族及其门第评定。唐前期三次官修谱牒,评定士族及其等级,“崇重今朝冠冕”。至唐后期,朝廷不再分定姓族、官修“氏族志”;私撰谱牒,也不再注重士族评定,谱学转向关注姓源、姓望等姓氏知识。唐朝谱学的转变主要由于(       
A.选官制度的调整B.人才观念的变化
C.阶层流动的增强D.君主专制的强化
8 . 唐玄宗时,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直接听命于皇帝,参与起草国家政令文书;至唐肃宗时,翰林学士们与“中书门下”共掌中枢。中枢权力机构调整的目的是(     
A.提高中央政府的执行效率B.进一步加强对朝政的控制
C.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D.强化宰相集体参政议政职能
2023-09-03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国家税收,下图为唐朝部分年份的税收变化。据此可知(     
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B.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加强
C.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D.工商业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10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22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