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2020-06-14更新 | 2507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复习班)
2 . 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
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B.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C.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D.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2020-05-10更新 | 8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初三省并重;自光宅(唐睿宗年号)以后,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中书省遂居三省之首;玄宗以后,封驳诏奏之权,亦逐渐分散。这反映出
A.中书省决策权扩大B.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C.行政效率有所提高D.宰相议政职能加强
4 .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提议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遭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并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越权
C.当时已具君主立宪制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2020-04-15更新 | 9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2届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卷
6 .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A.交唐太宗定夺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D.交内阁裁定处理
2020-02-10更新 | 112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练习)
7 .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省)、门下(省)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当行驳正”。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8 . 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2020-01-09更新 | 8814次组卷 | 10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自三省制设立以来,三省夺权问题日益突出,中书有时夺尚书执行之权,门下有时夺中书出令之权,尚书有时夺门下封驳之权,各自为政现象口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唐初
A.在尚书省设立六部B.收回三省长官实权
C.将中书与门下合并D.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10 . 韩国磐先生在研究三省六部制度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吏部演变稳定从未发生变化B.户部与兵部的演变过程完全吻合
C.礼部演变由单一到分散繁杂D.隋唐六部制与前朝存在承继关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