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
A.君相矛盾得到了缓解
B.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C.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
D.中枢权力机构完备
2019-06-25更新 | 1115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到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牒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了
A.三省六部制度已遭破坏
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C.唐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唐玄宗重视三省的分权制衡
3 .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尚书省的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D.有效加强相权
2019-06-13更新 | 24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2019-06-01更新 | 19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第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
A.门阀士族操纵政权
B.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
C.尚书职责得到规范
D.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都集中到政事堂议事,政事堂逐渐成为一个高于三省的决策机构。三省长官实际上脱离了本部门,而副职左右仆射则成为三省实际的负责人。后米皇帝干脆不设三省正职,以副职替代,让副职进入政事堂。这些措施
A.赋予了低级官员相权
B.加强了专制皇权
C.导致冗官局面的出现
D.提高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
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
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
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
2019-05-10更新 | 627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2019-04-26更新 | 7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687年,武则天派人向刘祎之宣读太后的诏书,刘袆之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的文书能叫诏令吗?”武则天大怒,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其赐死。对该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诏敕经门下省审核方合规制
B.三省运行机制受到干扰破坏
C.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D.皇帝权威遭到挑战并被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019-04-04更新 | 676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