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2019-06-15更新 | 17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慧德学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2019-06-01更新 | 20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慧德学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3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2019-04-26更新 | 7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687年,武则天派人向刘祎之宣读太后的诏书,刘袆之说:“没有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的文书能叫诏令吗?”武则天大怒,认为他藐视自己的权威,于是将其赐死。对该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诏敕经门下省审核方合规制
B.三省运行机制受到干扰破坏
C.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D.皇帝权威遭到挑战并被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019-04-04更新 | 690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
A.皇权走向了衰落
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
C.出现“垂帘听政”
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019-01-30更新 | 4107次组卷 | 125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019-01-30更新 | 905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慧德学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019-01-30更新 | 2403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4届湖北荆门龙泉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