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延搅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的各自职能,并分析三省六部制作用。
2023-11-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名称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对其评价。
2023-11-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二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至清,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加强君主权力方面分别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2023-11-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若得兼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即得出席政事堂会议,获得真宰相之身份。……但到开元以后,即尚书仆射不再附有出席政事堂之职衔了。如是,则他们只有执行命令之权,而无发布命令及参与决定命令之权。……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的分封与周代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尚书省的职权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朝的三省制。
2023-11-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国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一—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巨型国家要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制度的完备对唐朝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尤其是促使唐朝走向强盛具有重要作用。唐朝崛起于东亚,制度的健全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摘编自李鸿宾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三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1940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民族国家理念。1949101日,随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从文本走向现实。

——摘编自石培玲《抗战时期的现代国家观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进行国家制度建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那就是设立一个秘书机构,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常规的外朝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摘编自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材料二   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2年,期满全部改选。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

材料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国会的构成体现的原则,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国家议政制度的看法。
2023-11-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中一个制度的影响。
2023-11-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蓝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王利利《唐代官吏休假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官吏休假制度的特点。
(2)分析唐代官吏休假制度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实则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便于皇帝控制。(唐代中期)以后仆射不是宰相,不参与决策,而专管行政。但还是注意发挥三省的定策、封胶和执行的作用,以期收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结果,从而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二   这样君权与相权互相制衡,避免了皇帝的独断专行。皇帝作为最高领导,看待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办事,要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转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

——摘编自马克走《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三省六部制。
2023-11-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部分)



大一统的一元行政
“要在中央 ”、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
选贤任能选用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是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治安中国 ”与“华夷
一家 ”
边疆与民族能否得到治理,是大一统国家能否安定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围绕上述材料中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思想, 就唐朝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