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B.通判负责监督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
B.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C.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18-11-28更新 | 28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古代,新建王朝往往大体上沿用旧王朝的政治制度。下列政治制度中能归于此类的是
①唐代三省六部制 ②宋代中书门下
③明朝内阁 ④清朝军机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分割宰相财权的是
A.参知政事
B.转运使
C.枢密使
D.三司使
2018-11-19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泰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军机处
D.枢密院
2018-11-12更新 | 245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西省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练习)
7 .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国家)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唐)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材料揭示出宋朝
A.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加强
C.根除了地方割据基础
D.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
8 . 宰辅是指帝王的辅政大臣,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依次是
A.三公九卿制二府三司制三省六部制中朝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一省制
C.二府三司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中朝制
D.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二府三司一省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行政图(局部)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和唐代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2018-10-18更新 | 33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018-10-18更新 | 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