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使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太祖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2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019-12-13更新 | 322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曲沃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4 . 如图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中枢行政部门的地位逐渐下降
C.君主专制统治呈现强化趋势D.皇权与相权矛盾得以最终解决
5 . 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写道:“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于都堂与宰臣赵普同议公事。是月,又敕中书门下押班、知印及祠祭行香,今后宜令宰臣赵普与参知政事薛居正吕余庆轮知。”这表明参知政事
A.是为宰相服务的
B.与宰相轮流执政
C.分割宰相的权力
D.导致了冗官局面
6 . 宋太宗至道元年正月戊子诏日:“自今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都堂就是议事堂。原来参知政事与宰相在地位和职权上的差别,至此荡然无存。这反映出,宋初
A.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B.决策权与审议权分离
C.行政运行受到干扰
D.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7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A.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B.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C.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D.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8 .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2019-09-12更新 | 973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个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4)综合上述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间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2019-08-01更新 | 33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