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宋初的统治者以路作为高层行政区,按照交通路线为主划分。每路设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财赋、监察司法、粮食储备平抑物价、治安边防的职能。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2021-11-21更新 | 3262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据此可知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地方割据彻底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B.宋代科举取士人才辈出
C.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D.外族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到郊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就馆,始与彦卿相见,略不降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方针政策
2021-10-25更新 | 462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初,宋太祖将枢密使赵普调任宰相,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副手,同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之后,参知政事兼任宰相副职渐成定制。这反映出,宋初
A.宰相政务异常繁重B.中枢决策机构完备
C.君主专制得以强化D.宰相职位形同虚设
6 . 下图为北宋中央机构示意图。北宋中央机构的设置
A.造成政局动荡不安B.加深了君相间矛盾
C.强化了宰相的权力D.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2021-03-2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政体,皇帝是国家一切权力的主宰者,国家机关是协助皇帝执政的办事机构。适应这种专制体制的需要,唐朝废除了以前历代王朝在中央政府中占有决策地位的“三师”和“三公”,建立以辅佐皇帝执政为职能的三省六部为主的中央政府机关。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之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摘自苏洵《嘉佑集》卷1《审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三省”中央政府机关的名称及职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制”的目的。结合所学,概括北宋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8 .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官”用于寄禄,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仅用于确定待遇;“职”是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这种“官”“职”“差遣”分离的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专制皇权
C.便利了官员升迁D.节省了政府开支
2020-11-2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参知政事D.枢密副使
2020-04-27更新 | 1732次组卷 | 7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初以来,“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这反映出宋初地方治理较注重(  )
A.防范武将专权B.分化事权C.实行精兵策略D.强干弱枝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