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宋朝立国后,吸取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由于权力太大而变为割据势力的历史教训,采用了“分而察之,五相牵制”的统治政策。其中,为节制知州的权力,北宋创置了(     
A.郡县制度B.东厂制度C.通判制度D.行省制度
2023-12-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在评论北宋制度革新的重要意义时,认为其彻底结束了武人政治,开创了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巩固了政权。这反映了宋代政治的特点是(       
A.崇文抑武B.分化事权C.一职多官D.增设机构
3 . 北宋统治者则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提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这一措施(    )
A.确保了北宋王朝的强大B.造成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C.形成藩镇割据势力D.通过王安石变法彻底改变
2023-11-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龙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实行三省六部制度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23-1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北宋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这推动了宋朝(       
A.统治危机解决B.科举制度形成
C.行政效率提高D.文官政治发展
6 .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武将地位B.强化中央集权
C.促进社会流动D.加强思想控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规定地方长官由文官出任。地方行政架构为路—州—县三级制,其中,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分设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地方财赋除少数外,大部分要转运中央。地方厢军中强壮者升入禁军,弱小者留厢军。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材料二 忽必烈建元朝后,为了适应攻取南宋,中书省宰相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的形式频繁出现,并逐渐发展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中书省。元代行省掌军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粮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在财政的上供和留用上实施三七分成的政策,但事无巨细,皆需咨文申禀中书省。元代行省实行的是种族交参和群官圆署制,即官员由是蒙古、色目、汉人交参任用,在决策上需集体参与,并以押署的形式定议。行省下的地方官员需要定期接受朝廷的考核,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的疆域划分上打破传统,重新整合,如:将四川汉中划入陕西行省管辖范围内,湖广行省管辖岭南、广西等区域。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其特点。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贼。”宋太祖的这一主张(            
A.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的隐患B.旨在缓和北宋社会阶级矛盾
C.体现了强干弱枝的治国思想D.是北宋冗费问题出现的根源
9 . 唐代岑参诗云:"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至宋代,世人多言:.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选官制度出现革命性调整B.崇文抑武治国方针的推行
C.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和发展D.程朱理学受到官方的尊崇
10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推行②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⑦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材料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2023-11-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