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

唐朝宋朝
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每年一举,每举一二十人为常每四年一举,太宗时每举常一二百人,后来增至四五百人
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考试不弥封,不糊名,考官可凭试卷并参考举子平日的声誉录取自真宗(一说太宗)时定糊名制后,考官只能凭举子试卷录取
进士及第方式经礼部录取后即为及第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及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出仕方式及第后,出仕要经吏部再定期考选,“吏部之选,十不及一”一经及第,即行授职,名次高的可以得到通判、知县或其他同等级官职

材料二   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

——以上材料均据张荫麟《两宋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宋代立国特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05-27更新 | 654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我国古代某一阶段的官员、户数变化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年)官员数(人)户数(户)户、官数比
140756796986301282
609125769070414721
737188058973634477
11904200012355800294
A.人口总数持续增长B.社会阶层流动逐步加快
C.科举取土人数增多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2021-06-17更新 | 114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初对“陈桥兵变”众说纷纭,宋太宗命重修《太祖实录》:“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并指出,时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帝,此时势所趋,非人力所为。宋太宗意在
A.肯定宋朝政权的合法性B.确定兵变夺权的性质
C.宣扬宋太祖的丰功伟绩D.隐瞒兵变得国的事实
2021-01-22更新 | 66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6 . 如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北宋四监司
A.明确各级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实行地方分权,完善决策机制
C.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与监察D.健全完善地方权力组织架构
7 . 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责,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鳊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3411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
9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019-01-30更新 | 4496次组卷 | 1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潍坊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10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反映出宋代(        
A.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B.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
C.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
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2018-12-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二6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