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夺得国家政权后,就面临如何使宋代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这一严峻问题。其后,太宗的非正常即位,又对这一新兴政权的稳定持久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国家走向稳定治世?反观历史,宋太宗认为“前代乱多治少,皆系帝王所为”,并道:“国之兴衰,视其成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丧乱之后,权在方镇,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再探讨》

材料二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加强“威柄”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3-12-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苏洵认为:“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和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惟恐不及。”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三冗”局面的形成B.维护政治稳定效果显著
C.轻视军事力量的建设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3-12-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宋太祖时,诸州通判与知州争执时,常常声称:“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真宗时,保州通判孙冲因与知州争事被贬降监当吉州酒。神宗元丰时,延州通判吴安宪,“务专部事,多自判决”。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北宋(       
A.通判擅权现象普遍B.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政治风气的因循守旧
4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3-12-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题
5 . 史载“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一材料描述的朝代(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出现了王安石变法
C.实行三省六部制D.以司礼监牵制内阁
2023-12-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求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编练禁军以减弱地方势力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C.知州与通判共同签署文书D.加强对地方机构的制约监督
7 . 北宋人尹源在《唐说》中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宋初为了防止“弱唐”局面再次出现而采取的措施是(     
A.开始建立官僚政治体制B.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2023-11-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指出:“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说:“宋代士阶层不仅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与两位学者的观点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崇文抑武成为基本国策B.选官制度的发展完善
C.官僚政治的基本成熟D.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9 . 中央集权的强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法令,宣布私自盗铸金钱者死罪,并废除一切旧币,发行“五铢钱”,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增设大农部丞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设置36处盐官,分布在27个郡;至少设置48处铁官,分布在40个郡国;对于小邑和乡村,则特准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给消费者。面对郡国因纳贡带来的高额运输费用问题,汉武帝派遣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充当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最后由京师平准官实现“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每值2000钱则纳税一算,即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文献通考》卷四七《职官考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门下并列于外”的中书和置于“禁中”的中书各是什么机构。

材料三:



图1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2秦朝形势图

图3元朝形势图(1330年)
(3)运用地图等相关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意义。
10 . “从宋代开始,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的上风。从地方行政规划的设置和地方官员的管理体系中,可直接窥见其端倪。”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论断的是(       
A.州一级设通判制约知州B.设置刺史巡视监察全国
C.设参知政事分宰相之权D.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