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在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原因是(     
①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②文臣任知州       
③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④地方设通判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规定地方长官由文官出任。地方行政架构为路—州—县三级制,其中,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分设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地方财赋除少数外,大部分要转运中央。地方厢军中强壮者升入禁军,弱小者留厢军。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材料二 忽必烈建元朝后,为了适应攻取南宋,中书省宰相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的形式频繁出现,并逐渐发展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中书省。元代行省掌军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粮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在财政的上供和留用上实施三七分成的政策,但事无巨细,皆需咨文申禀中书省。元代行省实行的是种族交参和群官圆署制,即官员由是蒙古、色目、汉人交参任用,在决策上需集体参与,并以押署的形式定议。行省下的地方官员需要定期接受朝廷的考核,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的疆域划分上打破传统,重新整合,如:将四川汉中划入陕西行省管辖范围内,湖广行省管辖岭南、广西等区域。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其特点。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3 .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
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2023-11-11更新 | 975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朝时,县的长官称为知县或县令,知县或县令主管一方民政、司法和财政,如地方驻有军队,则兼任兵马都监或监押。知县下设县丞,为知县之下的副长官。县丞之下有主簿,主管本县出纳财物。主簿之下置县尉之官,主管阅习弓手、维持治安、巡捕盗贼等。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A.规范基层治理形式B.稳定基层社会秩序
C.强化对地方的管理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北宋前期宰相任职情况表。这说明宋代(       

任用人数(人)

平均任职年限(年)

宋太祖时期

6

2.8

宋太宗时期

9

2.3

宋真宗时期

12

2.1

宋仁宗时期

23

1.95

A.相权弱化皇权加强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冗官问题弊端显露D.官僚政治体系有所完善
2023-11-09更新 | 9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太宗(宋太祖之弟,北宋第二代国君)在位时,一共举行了8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人数超1480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约为68人,这大大超出官员致仕(退休)人数,也远超唐朝及宋太祖时期的人数。宋太宗此举(     
A.助推了文官地位的提升B.消除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C.酿成了因循保守的风气D.提高了政府治理的效能
7 . 宋朝立国后,吸取汉唐时期地方监察官由于权力太大而变为割据势力的历史教训,采用了“分而察之,互相牵制”的统治政策。其中,为节制知州的权力,北宋创置了(       
A.郡县制度B.刺史制度C.通判制度D.行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       
A.守内虚外的政策B.富国强兵的愿望
C.官僚体系的完备D.崇文抑武的方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能按照中央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科举制建立,着力打破贵族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为庶族地主以至平民开辟了升迁途径。宋代以后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具有官办学校的生员身份。这样,学校教育成为法定的选官前提,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

——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后部分将领回家休养,对节度使“收其精兵,制其钱谷”,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3-11-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枢密副使C.知府D.兵部员外郎
2023-10-14更新 | 134次组卷 | 5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