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唐朝三省位置图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B、C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元代管辖吐蕃地区和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2 . 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海交通网,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元朝修建的陆海交通网的成就具体表现在(       
①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②设立了为公差人员服务的驿站
③分设了负责传递公文的急递铺       ④开辟了主要运输粮食的长途海运航线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05-23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官员的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府州司县吏人,幼年废学,辄入吏门,礼义之教懵然未知,贿赂之情循习已著,日就月将,熏染成性,…往往受赃枉法”。元仁宗登帝位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非用儒生,何以至此!”皇庆二年(1313年),仁宗正式下诏恢复科举制。曾经当过文天祥幕僚的南宋“遗老”赵文时年75岁,也闻风而动,其他“遗老”们也踊跃应试。元朝科举,无论是试题、场次、放榜,还是录取名额、授官,都明文规定对蒙古人、色目人优待照顾。

——刘安泰《谈元朝科举制度的废与行》

材料二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三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以前各系统、各部门为主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10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元朝恢复科举制的原因,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元朝恢复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作用。
2023-05-02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蒙古帝国崛起之前,在中国先后或同时存在着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割据局面,这种割据形式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为元朝在该地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在对外征服进程中,蒙古在亚欧大陆建立起四大汗国以维系自己的统治。蒙古征服及其统治,扩大了各地区交往的范围,打破了亚欧大陆此疆彼界的封闭状态,使东西方交通畅达,进而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他们对亚欧大陆的征服,实现了人类古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东西方民族迁移及文明交往。这种交往既有征服时期的暴力方式,也有帝国建立以后的和平形式。

——贾宝维《蒙古帝国的崛起对亚欧政治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蒙古族在边疆诸民族中分布范围最广,力量最强,也最受清朝统治者的重视。漠南蒙古诸部在清廷入关前已归附,清朝参考八旗制度,将编制成若干个札萨克旗进行管理。清朝统治者不但对蒙古贵族封爵授职,拟于宗室,而且还与蒙古贵族建立起密切联姻关系。康熙帝曾称:“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清朝民族关系不但承上启下地演绎着过去民族交往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而且还继承、延续了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流向并使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并凝聚一体,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将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新的高度。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联合统一战线,凝聚反帝反封的革命民主力量。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共御外辱的民族精神力量。改变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农村生产力,以经济保障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

——何雄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崛起对亚欧格局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与蒙古其它统治区四大汗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阐释清朝前期如何实现“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国家角度,概述清朝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承上启下”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以土地关系为例,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改变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农村生产力”。
2023-02-15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七彩阳光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浙江·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1247年凉州会谈B.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C.宣政院的设立D.1727年清设驻藏大臣
2022-12-05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A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史》记载:“于是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下列各项中,直接有助于这一现象出现的是( )
①驰道、直道的修筑②驿站的设置③指南针的发明④急递铺的设立
A.①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9-26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全球通史》指出:“在突厥人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的同时,遥远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领正在开始他的征服生涯;这一征服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的形成。”又说“1206年,在蒙古各部落酋长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这位“首领”(     
A.灭花刺子模国B.征服今俄罗斯C.攻占巴格达D.建立了元朝
8 . 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是推动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雍正时改造扩建木兰围场,使之成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中心
B.唐太宗巧妙运用“示存异方之教”的方针来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C.元朝政府借鉴唐政府的羁縻府州制度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D.松赞干布时的“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2022-03-1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御史台承奉中书省札付,奉圣旨:各道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其所责任与前不同”。这段古代公文应记录于
A.《唐六典·御史台》B.《宋书·百官志》C.《元典章》D.《大明会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地理形势上看,元代湖广行省的归州西扼长江三峡,遏制四川行省。同时,又犹如打入江北河南行省的楔子,使其不能独据长江北岸之险。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划界旨在
A.便利边疆治理B.平衡南北经济C.发展交通运输D.巩固国家统一
2021-11-05更新 | 76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