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 道试题
1 . 据《文献通考》记载: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延续重农抑商政策B.加强管控对外贸易
C.舶货税率趋于合理D.市舶成为变法核心
2024-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东京城市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民俗词汇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该时期东京(     
分类商业类衣饰类建筑类食物类交通类工具类
数量21422993716113155
占比14%15%6%47%7%10%
A.主要生产各种饮食、服饰B.各项城市服务功能较为完备
C.城市经济服务于统治阶级D.由政治中心转变为商业中心
2024-02-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南宋末年,浙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经常带着自产的米,到市场上交易香烛、油盐、药饵之类的日常用品。当地米肆往往将米运至杭州、苏州等地出售,再用所得收入在当地购买货物,再运回到浙江市场上销售。这说明此时的魏塘镇(     
A.商业经营缺乏监管B.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C.市场交易比较活跃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024-01-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宋代开封每日“有生鱼数千担”运入;“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上市,动即百数”;粮食“用太平车或骡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在临安“细民所食,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余石,皆需之铺家”。于是,仅新开门外草桥下南街“米市三四十家”。这些记载可用于说明,宋代(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推动商业繁荣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松弛
C.商品经济发展提高了社会商品化程度D.区域之间商品贸易趋向频繁
2024-01-30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如表是宋代岁入钱物统计。据此分析,宋代(     

天禧五年(1021)嘉佑年间(1056-1064)元佑元年(1086)
钱(贯)2653万3682万4848万
谷物(石)2983万2694万2445万
布帛(匹)1455.8万874.55万151万
绵(两)1899万

A.商品经济繁荣B.铜钱流通全国C.封建剥削繁重D.农业持续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宋代城市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前代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到处可以设店、肆和作坊,商业活动场所扩大了。东晋南朝以来的草市或墟市在各地普遍发展,其中有一些形成为繁荣的小镇市。大小城市、镇市和草市,织成了地方商业之网,与广阔的农村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生产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更加如此,可以说区域性市场在宋代明显地发展起来了。由于商业、交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卷入了市场。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上)》

材料二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低于同期全国增长幅度。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经济显著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艰难曲折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点和影响。
2024-01-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自古以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就存在着各种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之初,中国沿海和长江中游以下的航运被英国太古、怡和及美国旗昌等洋行控制。道光年间中国原有沙船三千余号,到70年代之初,只剩下了四百号。外国银行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汇丰银行迅速成为英国资本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的中心机构。外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由洋行通过买办网送到内地各处。在60年代,如东北的皮革,山东的帽缏,都已经被外国商人的收购组织向小生产者压价掠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引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动,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商业贸易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请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从文化、经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②写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而积极推动建设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指出中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身份的变化及具体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 (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9 . 唐朝政府对市坊制度有着严格的限制,《唐律》规定: “越官府廨垣及市坊垣篱者杖七十”;临街设店被视为非法行为。到了北宋真宗时期,郓州地方官员在临街设置走廊式铺店,将店铺租给商人经营并收取租税。这一变化表明宋朝(     
A.城市管理制度日趋规范B.政府强化对市场管理
C.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2024-0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