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合称“谣谚”,二者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

宋代部分谣谚

类别谣谚
经济谣富儿更替做(轮流做富户)
科举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同一场科举朝廷重用了三人)
社会谣只重衣衫不重人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进行阐释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 .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时汜县有百余家佃户,因租种的田地“河贯其中,尤为膏腴”,逐渐致富,不少户“皆建大第高廪,更为豪民”。黄庭坚在《家戒》中告诫子弟:“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嫘维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反映出,宋代(     
A.租佃关系十分普遍B.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024-04-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对宋代文举状元家世进行统计,发现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担任过官职者)获得状元的比例仅为42.4%,更多的状元来源于寒门子弟或家庭背景不明者,这反映出宋朝(     
A.平民入仕欲望强烈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2024-03-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宋代民间有书院及依附于社区的家塾与社学。书院往往有自己的田产,或由官方指拨,或由私人捐赠。书院即一家学派的讲论与传布的学术中心,不同学派的学者也会访问他地的书院。书院不仅有言教以道问学,也有身教以尊德性。宋代书院,盛时不下二百余所,其中颇有历数百千年还存在的著名书院,如朱熹主讲的白鹿洞书院,陆九渊主讲的象山书院。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三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凤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 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 至天津,先行......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 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 清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 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 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朱熹的文化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3-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必由于谱系”,北宋以后,则出现“榜下捉婿”的现象,“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这反映婚姻观念的转变主要源于(     
A.选官制度日趋完善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门第观念逐渐淡化D.门阀士族开始衰落
2024-03-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先秦时期,家国同构。自秦汉而下,宗法活动以社会上层贵族为中心展开,魏晋门阀士族是其代表。至隋唐,贵族型家庭制度逐渐瓦解。北宋时,“近世名门鲜克永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些士大夫成为新宗族组织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带头呼吁,以尊祖睦宗为要旨,团结宗亲。其他社会阶层后来也开始效仿,慢慢地发展起了一种新的宗族形态——“平民型宗族”。

——摘编自包伟民《陆游的乡村世界》

材料二   10~16世纪间,中世纪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地位和血统的执着是当时的标志之一,法定地位是中世纪欧洲人的身份标志,贵族观念是这一状况最明显的表现。但是,欧洲社会不断涌现出掌握新财富乃至实力的新贵,他们无法在既有的等级体制中找到容身之处,便向传统发起挑战。他们很快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社会形态、行会、传说和团体,使商人的社会身份拥有了新的定义。商人阶级的兴起几乎完全是城镇发展的结果,商人的出现与这一中世纪欧洲文明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密不可分。任何地区的领主都寻求城市的支持,以便对抗国王;而国王则争取市民的支持,借助他们的财力以打压势力过大的属臣,并因此向城镇授予特许状和特权。

——摘编自[英]J.M.罗伯茨《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宋代出现“平民型宗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社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这些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别指出宋代“平民型宗族”和西欧中世纪后期新贵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2024-03-15更新 | 31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明日之星高考精英模拟历史试卷 【重庆版】
7 . 两宋之际,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变化,流向渐趋多元化,追求功名不再是唯一选项。史料记载中多有士人经营田产、经营工商、开办学堂、充任吏僚等。他们的“关注点和自我观念”也从国家层面转向地方领域,如开渠、铺路、赈济、发掘乡贤、推行教化等。这说明当时(     
A.乡绅社会已然萌发B.朝廷偏安士人报国无门
C.社会阶层渐趋固化D.社会不再推崇科举及第
2024-03-06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择媳的首选。司马光直言: “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       
A.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2024-01-1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宋朝商人人数增多,资金雄厚,开封城中,坊郭户的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李覯在《富国策》中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同时商人可以入仕,致使官商一体。材料反映出宋朝(     
A.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B.商人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传统社会出现新变化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2024-01-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宋朝地主与客户的关系是土地租佃关系,此外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客户直接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       
A.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B.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极大抑制
C.宋朝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D.生产关系已经产生根本性转变
2024-0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