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的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朱熹的《小学》称人生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弟子陈淳在《训蒙雅言》中明确告诫儿童要“事亲如天,事天如亲,全而归之,不辱其身。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夫妇有别,男女以正。”由此得出(     
A.朱熹强调知行合一B.理学关注社会教化
C.陈淳专注家庭教育D.理学体系日臻完善
2023-11-19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朱熹著童蒙教材《小学》,要求“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宋代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表明宋代儒学(     
A.凸显世俗教化治理功能B.逐渐走向了哲学思辨化
C.致力革新教育体制研究D.迎合市民阶层兴起需要
2023-11-17更新 | 39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在知行关系上,程颐认为: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而不能行者:王阳明“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夫之则认为,知与行是“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关系。他们对知行关系的探讨(     
A.回应了佛教道教冲击B.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
C.深受商品经济的影响D.意在强调人的主观性
2023-10-18更新 | 518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难点04 宋元明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成熟-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4 . 古代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优待儒士的传统。至蒙元时期虽然采取了优待儒士的政策,但显然有意控制儒户的规模;明初延续了元朝这些优待政策并且发展扩大了优待对象的范围,提升了儒士阶层的地位。这一变化是由于(       
A.理学逐渐官方化B.社会思想环境的变迁
C.选官制度的变革D.官方政治文化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根据史料的记载,宋人面孔长圆,细眉开目,宋代的化妆品主要有额黄、鸦黄、眉黛、红粉、口脂、花钿等,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体现了贵族旨趣的转变
C.折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D.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
C.积极缓和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23-09-19更新 | 306次组卷 | 17卷引用:专题03 宋元到明清(4大考点11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朝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表达了对画家要求:画家要了解“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尊先后及翎毛诸禽形态名件”;邓椿在《画继》中讲到宋徽宗赵估认为“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相同。此作春日正中者,无毫发差”。这些认知(     
A.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教育B.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
C.致力于维护君主的统治D.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提道:“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后注:“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朱熹(     
A.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B.认为道德行为存在欺骗性
C.关切道德规范的内化D.注重发挥儒学的教化作用
2023-08-3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三部分巩固小卷24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南宋朱熹曾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以下与朱熹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C.“孝悌忠信,人伦日用间事,播为乐章”
D.“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
2023-08-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二部分提升小卷12
10 . 元代以前,书院的山长是民间人士,私人聚众讲学。元代时,由政府任命山长,并委派“直学”掌管书院财政,书院的学生经“守令举荐”“台宪考核”后,可“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这些现象体现出元代(     
A.教育体制的创新B.书院的官学化趋势
C.书院功能的改变D.文化思想发展繁荣
2023-08-29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15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