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6世纪中期,明代史学家陈建以个人之力、博采群籍而成《皇明通纪》,其纪事简要,议论精确,史家推其为明代典故权舆,科考士子赖之备时务策之用,普通民众据以知本朝沿革。在嘉靖至万历中期,出现了一系列重刻本、续补、增订、改编之作。其出版发行(     
A.推动了史学常识的普及B.体现了主流思想的异变
C.彰显出活字印刷的优势D.迎合了社会市场的需求
2 . 下为明初政府做出的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的实施在客观上(     

规定

出处

洪武元年规定,凡种桑麻“四年始征其税,不种桑麻输绢,不种麻输布”

《明史》卷 138《杨思义传》

洪武二十七年“令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明太祖实录》卷 232

洪武二十八年下令,山东、河南农民自二十六年栽种桑枣果树,“不论多
寡,俱不起科”

《明太祖实录》卷 243

地方官员任满赴京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

《明太祖实录》卷 77

A.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B.奠定了纺织业发展的基础
C.增加了政府的赋役收入D.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书坊福建建宁府是书坊最发达的地区,书坊总数不下六七十家,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建阳崇化。崇化书坊在有明一代一直保持繁荣并有所发展。据载,崇化“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客商贩者如织,每月以一、六日集”。这种每月有六天专门卖书的集市,为当时全国所仅有。建宁府有许多宋元以来的老书坊。明代刻书最多的两个书坊是建阳县的刘洪慎独斋和刘宗器安正堂。慎独斋所刻大抵以史书居多,而且卷帙浩繁;安正堂所刻多为集部及医经类书。

长江下游的南京、苏州也有许多书坊。南京书坊数量比建宁少,但至少也有近六十家,所刻书籍与建宁相较,医书、杂书及小说数量较少,而戏曲方面则超过建宁。整个明代南京书坊所刻戏曲可能达二三百种。其中唐对溪富春堂书坊的刻书在版框四周加有花纹图案,打破了宋元以来单调的单边或双边的呆板样式。

北方地区的书坊最多的是北京,可考者有七八家。1967年在上海嘉定县发现了北京永顺书堂刻印的十一种说唱词话和一种南戏《白兔记》。

——据汤纲南炳文《明史》

概括指出明代书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3-3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明研究的课题是“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他采用了图中进行该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说明。


材料二   小明还研究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明人姚旅才曾提出“二十四民”说,即在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外,增加了医者、卜者、小唱、优人、杂剧等,新增之民,都属于不稼不穑之民。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已发生深刻变革,市民阶层崛起。戏曲、小说等通俗性艺术样式备受青睐。……在社会和经济发生变革的基础之上,整个社会意识领域都会出现相应变化。

——摘编自张冰《世情与俗趣的诗意书写——明清戏曲小说美学精神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受到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 . 明清时期,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并称为“江南四大印刷中心”。扬州的印刷技术日臻完善,印制作品的品质也越来越高,尤以通俗小说、字画、艺术杂志为盛。这说明,明清时期(     
A.活字印刷技术精进B.经济重心实现转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文化政策趋向宽松
7 . “南宋人的一天”云展览聚焦南宋时期临安城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以游玩体验的视角切入,带领观众感受南宋时期精致开放的文化环境和南宋人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美学。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辰时(7:00-9:00):去晋商票号取钱
B.巳时(9:00-11:00):泛舟运河之上
C.戊时(19:00-21:00):赴娱乐场所看戏
D.亥时(21:00-23:00):逛临安夜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者以“财政约束决定朝贡贸易规模”为主题,绘制了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示意图(如图)图中朝贡贸易的净收入为AB两线之间的部分,两线相交于O点,此时朝廷收益达到最大。若要保证收入在O点之后不再继续减少,最为理想的做法是(     

A.扩大对民间贸易的征税力度B.取消政府对外赏赐数量限制
C.限制朝贡贸易的规模与次数D.强化海禁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2023-11-08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明末清初张履祥所著的《补农书》中的浙江桐乡县的一个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据此表可推断(     
表:浙江桐乡一农户的经营情况
经营类别田场面积(亩)产量(旦)产值(银两)
豆麦399
桑蚕33020
种竹采笋210.810.8
果蔬21818
共计1067.857
A.农作物商品化明显B.经济作物不断推广
C.该农户手工业没落D.农户生活水平提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铁三角”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小农经济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传统程朱理学的束缚构成了一个铁三角的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双方的相互作用。

——据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材料二   从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立场看,明初中国专制王朝国力的鼎盛时期正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西方透露出的资本主义曙光与明中叶以降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冲动几乎同时。西方的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是中国的明清之际,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中国从先进到滞后,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发生的。所以说,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

——据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结合材料一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