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A.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2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朱熹的“道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 .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2019-01-30更新 | 3497次组卷 | 48卷引用: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4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2019-01-30更新 | 2551次组卷 | 75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3559次组卷 | 4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有人指出“以西法为有验于今,可也,如谓不易之法,务事求进,不可也”,并反对“喜立异而缺稽古之功”。这反映出当时
A.兼采中西已成为学界共识
B.对西学东渐的现象有所反思
C.西学作为夷狄思想被排斥
D.西学中源仍旧束缚民众观念
7 .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2016-11-27更新 | 2679次组卷 | 6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 “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D.万物发展的规律
2016-11-27更新 | 34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3次组卷 | 10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地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2016-11-18更新 | 1554次组卷 | 4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