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又只是一个“纯臣”和“庸臣”,因此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他认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在外交上,李鸿章对处理中日外交,无功亦无罪,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学术界认为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李鸿章是镇压革命人民的刽子手、封建社会的维护者,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反动买办,在外交上是一意主和的卖国贼。

改革开放以后.著名学者陈旭麓认为,李鸿章办的许多企业是为了抵抗外国,他所创建的海军炮口是对外的,更多的是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他还认为,李鸿章有爱国之处,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有不少误国之处。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虽有抵御外侮的愿望,但其办理外交是为维护清王朝统治服务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李鸿章办理外交有积极的一面,其外交实践要具体分析。

——摘编自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2 .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近代以来,科举制度成为时人关注的焦点。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相互博弈,最终被废除。

材料一   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上奏(1864年)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二   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光绪诏令(18986月-7月)

朝廷……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清政府诏书(190592日)

材料三   在这个制度(科举制)之下,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在最善的本意之下,它是民主的。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一卷东方的遗产》

(1)材料一中,李鸿章、梁启超提出上述观点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他们完善科举制度建议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清政府对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作者对科举制作出上述评价的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废止与近代文化的关系?
2022-06-22更新 | 29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2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华蘅芳在翻译《金石识别》时说:“五金之矿藏往往与强兵富国之事大有相关。”次年又译《地学浅释》是因“金石与地学互相表里,地之层累不明,无以察金石之脉络”。这说明
A.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奠定了社会转型基础
B.翻译西书旨在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晚清民族危机的空前严峻引发译书活动
D.洋务实践推动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
2022-06-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说: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晚清时期这样频繁地进行“新政”、“变法”。短短70年间,全国规模的新政、变法就进行了三次:19世纪60年代后的洋务新政、19世纪末的戊戌新政、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以下关于三次新政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B.都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C.都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发生
D.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光绪帝亲政前为了熟悉政务,进行批阅奏折的模拟练习,1882年,吉林将军就朝鲜人占种吉林边疆农地一事进行议覆,光绪帝在奏折之后有两条批示。这反映出
内容备注
第一条朝鲜贫民占种吉林荒地,自疆吏视之,固有彼此之分,自朝廷观之,初无中外之别,即妥为安插,不必多设科条光绪自己对奏折内容的点评和处理意见
第二条良民安分垦种,原可宽容,如借此蚕食边疆,仍当驱逐,着妥慎为之老师翁同龢对第一次批示进行讲授和点评后,光绪第二次批示
A.翁同龢具有一定近代外交观念B.光绪帝锐意进取的气象
C.官僚制度发挥制衡皇权的作用D.列强侵略引发边疆危机
2022-06-04更新 | 53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官僚阶层对士大夫出身而热衷洋务的郭嵩焘等仇恨颇深,有官员上奏:“请戮郭嵩焘、丁日昌之尸以谢天下。”然同期郑观应、王韬,或稍晚的严复等持激烈变革之意者,却并未招致士大夫官僚的合伙打击。由此可知,当时
A.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艰难B.士大夫阶层都是因循守旧
C.维新派比洋务派更受欢迎D.民族工业的发展阻力重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晚清大臣曾国藩在一封奏折里说,许多洋务官员一味模仿西洋“制器之术”,其实不得要领。“制器”之术的关键在于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所有制器的奥秘都可以用公式和图纸来研究。如果一味模仿,而不知“制器”的“所以然”,是徒费心力。当下要务,是创办翻译学校,翻译西洋自然科学书籍。据此可知,曾国藩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观念B.对欧美科技发展新趋势有所了解
C.对西方的学习超越“器物”层面D.提倡对传统教育进行近代化改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福州船政学堂,初称“求是堂艺局”,其办学章程中写道:“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授受,传习无穷耳”。由此可见,福州船政学堂
A.主要的教育内容是“夷之长技”B.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军事教育体系
C.培养了大批优秀造船和驾驶人才D.具有培养近代化人才的明确目标
9 . 湘军等新式武装的出现折射出晚清某些领域的统治危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军在营以上精心建置了分统、统领和大帅,都由曾国藩信任的助手任职,他们多数是取得低级文官功名的人。曾国藩强调军队质量胜于数量。湘军对兵员的征募、训练和纪律以及按照儒教(程朱理学的伦理要求)治军等的高度重视,使它独具特色。一个普通湘军士兵的薪饷为绿营军最高级别士兵的两倍左右;基于减少贪污和维持斗志的考量,湘军对高级官员更加不吝惜恩赏。曾国藩的私人幕僚和将官班底成为输运行政干部的温床。其中涌现出许多一流的地方官员,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控制着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着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意见,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比如在1898年“百日”维新之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便激烈地反对皇大后“废黜”皇帝;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期间,东南诸省当局拒绝服从慈禧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而单独与外国列强缔结了协议,以求“互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缔造的湘军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并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安庆内军械所由徐寿、华蘅芳设计建造的“黄鹄号”轮船于1865年建成。如下图,以下关于“黄鹄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B.是水、陆、空立体交通确立的表现
C.受“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影响D.利用了西方最先进的技术和新设备
2022-04-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北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