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1879年,上海点石斋印书局出版发行汉英词典——马礼逊《五车韵府》,开本再缩小,两册合并一册,价格更便宜,流行更广。到20世纪初,《五车韵府》一版再版,还将旧版按汉字的罗马字拼音首字母排序改为按汉字部首排列。《五车韵府》在中国的流行主要缘于(     
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推动B.列强对华文化渗透增强
C.天朝上国思想已被摒弃D.崇洋媚外之风日渐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甲午战争后的十年里,梁启超等人为“中国”一词注入国民、民族、国家等新内涵,并引入新式“历史”概念,将“中国”置于“世界”和“历史”交织而成的新型时空结构。他们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B.抵御西方文化入侵
C.营造维新变法舆论氛围D.丰富语言文化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维新派认为,“今吾国有四万万之民众,大地莫多焉,而不开国会。虽有四万万人,而不预政事,视国事如秦越,是有众民而弃之……然孤寡若此,而与列强合数千百万人为一者,相校相遇,安得不败?”维新派认为中国与列强较量失败的原因在于(     
A.人口多少的差异B.民众素养的差异
C.政治制度的差异D.教育科技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唔《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是观之,他们意在(     
A.维护儒学地位B.调和中西文化C.倡导变法图强D.抵制共和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5年8月,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强学会在北京成立,以宣讲“中国自强之学”。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均表示支持,并每人捐银5000两。这反映出当时(     
A.不同阶层之间观念统一B.救亡图存成为主流思想
C.维新变法群众基础广泛D.地方督抚推动制度变革
6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历史评价都应回归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出发,而不应站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以现代人的认知眼界和评价标准去对前人的历史事件求全责备,得出无谓的事后结论。改良在历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实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历史进步,在维持国家秩序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发展。但是,近代中国的一些局部改革不能有效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不能有力地实现民族独立,更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尖锐的国内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没有给予改革以充分的历史条件,局部改革面临着不可化解的强大阻力,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据苏歆《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治改革”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10-14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5年5月,康有为等上书清廷建议:在武英殿设“议郎”,成员取自“翰林”“荐举”“上书“公推”,职责为顾问,有权上驳诏书,下达民词;每十万户公推一名“议郎”,会议内外兴革大政、筹响事宜,经多数通过后交政府各部执行。康有为等人旨在(     
A.践行中体西用理念B.实现救亡图存愿望
C.追求民主共和理想D.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022-10-12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和上海创办强学会,朝廷大臣孙家鼐、翁同穌、张之洞等人也参与其中。强学会举办演讲,翻译西方书籍,发行《强学报》,设立图书馆、政治学会等。这折射出,19世纪末的中国(     
A.民族危机意识增强B.君主立宪观念深入人心
C.新旧势力日趋合流D.封建顽固势力加快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