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
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抗日战争时期,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达180种之多,占抗战时期全部600余种期刊的3%。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涉及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时期,边疆史地的研究旨在(       
A.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B.构建边疆史地研究体系
C.提升全体国民文化素养D.服务于民族战争的需要
2023-06-21更新 | 575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4·广东深圳·一模
名校
3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2024-02-29更新 | 51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
名校
4 . 如图所示,《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刊行时,以“新年特大号”为题,以丰子恺的画作(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这寓意
A.继续开展新文化运动B.国民大革命即将席卷全国
C.期盼国人能洗雪国耻D.用思想启蒙呼应全面抗战
2022-06-28更新 | 64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2·北京海淀·三模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后领导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②1923年中共三大在上海通过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决议
③1937年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④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2-06-08更新 | 72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0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3·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人民”一词逐渐上升为党的重要理论概念;大革命失败后,“人民”一词有被“群众”“民众”等取而代之之势;1935年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启用“人民”的概念,而且对“人民”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建构。这一变化(     
A.表明马克思主义已逐渐中国化
B.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相关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土地革命道路的探索
D.体现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的不断扩大
2023-06-05更新 | 52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7 . 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019-01-30更新 | 3099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全面抗战爆发后,有许多高校内迁。1937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关于西南联大的建立,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改变了近代中国教育与科研的布局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奠定了抗战后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D.保存了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2022-02-23更新 | 58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2·广东韶关·一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从1872年至1949年前后历时77年,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12年史量才接手后,以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为办报思想核心,深受百姓欢迎。九一八事变后,《中报》由之前的中立立场转为倾向民主进步,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和内战政策,发表宋庆龄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的重要宣言。1932年为反对国民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立主抗日救亡,连续发袁3篇《剩匪与造匪》的重要评论,激烈批评国民党的相关政策,引发国民党当局的不满,被禁止邮逸,史量才被特务暗杀。

——摘编自代安娜《<申报>教育新闻的内容、特点与作用研究》


请根据材料和中国近代1912-1949年的相关知识,以《申报》记者身份,任选一则时事要闻,自拟标题撰稿并加以评论。(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充分,评论需有理有据。)
2022-01-21更新 | 580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3 民族主义、认同与国家观念-【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2023·河北唐山·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