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河北冀中平原的冉庄地道战、山东海阳地区的地雷战、白洋淀的水上游击战、百团大战中的破坏敌方交通线的酸裂战……其中不乏由广大群众自发创造的战法。大量日军由此被拖在敌后战场,年值一年地被消耗。由此可知,敌后战场(     
A.牵制了半数以上的日军B.主要由共产党武装开创
C.是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D.彰显了群众的军事智慧
2024-04-11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8题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当时位于重庆的美国使馆给美国政府写了报告,认为这一事件是破坏抗战的举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居里到重庆进行交涉。此外,当时美国知名驻华记者斯诺和斯特朗也在美国媒体上对皖南事件作了详细报道。这种形势(     
A.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促使美国中断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
C.有利于中共借助国际舆论进行斗争D.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他在回顾办学历程时说:“因南通棉产著名,首先创设大生纱厂”,“纺纱需棉,须产棉地,乃创立通海垦牧公司。有棉产地,须讲求改良棉种及种法,又创立农业学校,此校在省立农校之前;纺纱需专门人才,又设立纺织学校,此校为全国仅有”。他还说:“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

——摘编自程绍珍《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职业教育在人民期盼中、社会诉求中发展而来。需要宣传反封建的文艺人员,就设立高尔基戏剧学校;需要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设立红军卫生学校;需要持筹握算的会计人员,就设立财经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工会承担、合资入股、个人捐助等方式。党与人民同甘共苦,想方设法为教学创造条件。红军大学就地取材,自来水是从高处用竹筒把水引过来,住房是利用大树的树杈建造;医学学校门板当黑板,沙盘和木笔作为纸和笔,学校还借用民间桌凳做课桌,学生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油印。

——摘编自孟京奥、雷前虎《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苏区探索》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从20002018年,高职学校数从442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从87万人激增到498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摘编自宋乃庆、郑智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4 . 1941年9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组织观察日食,帮助学员和群众科学认识自然现象,研究会还参加纺织、军事、地质采矿和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建设工作。此后,医药、农学、机电等专门学会陆续成立并开展研究。上述科学实践活动(     
A.反映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B.体现了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支持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推动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全面抗战时期,敌后民主政权把乡村成功整合进新的社会架构中,乡村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整个施政的重点。党、政、军、民几大系统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构成支撑原本散漫的乡村社会的骨架。农民夺取了乡村政权,并建立起对地主的政治优势。这(     
A.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改变了乡村的社会面貌
C.唤醒了农民的反抗意识D.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024-03-02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全民族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撰写挽联、唁电、祭文、悼词等数量最多的时期。此时期他悼念的英烈可分为四类:一是为抗战而牺牲的爱国群体;二是牺牲的共产党员;三是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政要和民主党派人士;四是为支持中国抗战而牺牲的国际友人。这(     
A.凝聚了抗战力量B.体现了战争的持久性
C.扭转了社会舆论D.消除了党派间的矛盾
2024-02-26更新 | 219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国民党认为纪念辛亥革命就应“完成辛亥革命之目标,发扬辛亥革命之精神”,因此“吾人必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始可谓完成先烈(指辛亥先烈)之志事”。国民党认为要完成中国革命应从辛亥革命中吸取教训,“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

中共把抗日战争视为辛亥革命事业的继续,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把各方革命力量组织联合在一起并能互相尊重、互相策勉,“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目前中国所极端需要的”。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却可以为中国的民族抗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必须发动广大民众起来参加战争”,不能因为日军暂时优势而发生动摇的妥协倾向。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挖掘。199110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摘自《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纪念辛亥革命”认识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他们形成一定共识的意义。
(2)为实现材料二中“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纪念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7年7月至武汉沦陷,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和华中建立了6个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在华日军“目前最重要的是……恢复治安,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迅速达到恢复治安的目的”。上述史实表明(     
A.敌后战场全力配合正面战场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C.敌后抗日战场发挥巨大作用D.日军侵华策略发生根本改变
2024-02-09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9 .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普选制的民主选举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探索,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这旨在(     
A.践行对日持久作战方针B.提高八路军的军事实力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夯实根据地的经济基础
2024-01-31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投豆选举法”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而实行的选举方法。选举时,监票人告诉选民每个碗代表的候选人,选民轮流进屋投票。这反映了“投豆选举法”(     
A.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B.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C.简化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D.提升了选民文化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