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敌后战场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中共明确规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周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说明(     
A.民主制度在解放区被广泛应用B.中共重视探索民主政权的建设方式
C.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民主精神D.根据地政权建设激发人民抗日热情
2024-03-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0年8月26日,《新华日报》刊发漫画《敌交通被截断》,同时还配了一段文字:重庆市民获得第十八集团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于与敌鏖战中发来的慰问电报,没有一个人会不受感动,而益增敌忾。该漫画反映的事件(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使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是我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2024-03-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38年2月公布了调剂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的《减租减息条例》。3月,公布了《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实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苏维埃政权的治理B.调动民众边区建设热情
C.加强民主政权法制建设D.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
2024-03-08更新 | 560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龙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言: “有人贬低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更频繁地攻击敌人的大据点。这种批评往往是由于对情况不了解。缺乏军火工业是一个根本的弱点,即使想出巧妙的办法也无法完全克服……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打速决的、得过于失的战斗。”其意在强调当时(       
A.中国无法迅速战胜日本的根源B.中日两国的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C.国民党以空间换时间决策正确D.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必要性
2024-03-07更新 | 46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5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6 .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对中国军民来说,不要为若干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丧失所震惊,要有计划地部署防御抵抗和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要抓住敌人兵力不足和兵力分散的弱点。这反映了(       
A.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的策略B.党在抗日斗争中实行灵活机动策略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D.党对抗日进行长期全面的战略规划
2024-02-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     
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
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2024-02-23更新 | 6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41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在延安出版,该书吸纳斯大林历史理论,对下层民众寄予深刻同情,对统治阶级则多冠以“腐朽、残暴、压迫”等词汇。毛泽东评价其让我党对中国历史“有了发言权”。这说明,该著作(     
A.配合了边区土地改革的进行B.巩固了全民族统一抗战的局面
C.推动了我党文化战线的斗争D.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
2024-02-22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陕甘宁边区除政府直接经营工业外,还推行了新的工业经营政策,如定边新塞工厂、靖边毛织工厂、盐池元华工厂等工厂,在1943年的扩大投资中,公家投资占扩大资金总额的72.73%。当地商人与其他群体的投资则占扩大资金总额的27.27%。这一新政(     
A.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B.抵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C.践行了“三三制”的基本原则D.调动了民众抗战的热情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材料三   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少),质量上(抽肥瘦)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

——摘编自《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1947年9月)

(1)指出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土地政策的影响。
2024-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