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7年9月,邓子恢在全国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大活一起干,小活分给个人干”,是“最好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劳动积极性”。这一主张在当时
A.符合我国农村基本国情B.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纠正了农村“左”的错误D.确保了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要求:阶段明确,解释合理,表述清晰)
2020-06-11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发行的股票凭证。该股票凭证的历史价值在于

A.见证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反映了新中国改造民族资本的创举
C.体现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D.说明了建国初期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5 .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以下能反映50年代中国社会状况的语汇高频词是
A.人民内部矛盾原子弹高产卫星焦裕禄
B.石油自给抗美援朝上山下乡王进喜
C.“一化三改”中立富农全民炼钢邱少云
D.三年自然灾害“三个世界”“三反五反”雷锋
2020-05-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建国后,对科技活动的支持体现在立法上,在宪法中规定保护发明人权益,1790年制定了保护专利的第一部法律。1802年成立联邦专利局,负责管理技术革命和发明创造的专利。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土地赠与法案,规定将土地或土地出售后的资金用来建设大学。1863年根据总统签署的国会法令成立了国家科学院,引导研究人员不断作出创造性贡献。一战前后,美国政府又直接投资建立的实验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对于美国的基础研究、民用研究、军事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黄先智《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及特点》等

材料二   1956年,中央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中长期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还对中国科研工作的体制、人才的吸纳引进使用方针、培养干部的大体计划和分配比例、科学研究机构设置的原则等做了规定。从国情实际出发“力求自力更生,但要有计划的合理运用兄弟国家的帮助”,“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把我国科技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提高到接近于现代先进水平”。这些指导思想和措施推动新中国在国防科技、生物医学等领域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曹希敬《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主要科技政策盘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建国以来到20世纪初政府鼓励科技发展的举措,并说明其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十二年科技规划”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美国相比,新中国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自身优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省六部制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的政治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在l7-18世纪是如何逐步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1954年宪法对制约权力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应如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2020-04-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农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合作社,劳动生产集体统一安排,劳动成果在优先完成国家任务、集体积累之后实行按劳分配,合作社内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都受到一定限制。与这一经济形式特征直接相关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B.人民公社体制的确立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9 . “阶层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位置的变化,包括社会地位的上升或下降、社会位置的移进或移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经此项制度(注:科举制)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渐渐门第衰落,整个政府转移到平民社会手里。……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按年开科,不断新陈代谢。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阐释科举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

材料二   1801年,英国还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在各类城镇,到十九世纪中,城镇人口已达全国人口半数。在迅速成长起来的城市中,产生了一个以工资为生的工业无产阶级,与他们同时产生的是英国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也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他们与工业资产阶级共同组成了“中间阶级”的核心和主力。到三十年代,英国整个社会已经明显地重新分裂组合为三大主要的对立力量: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和下层工资劳动者。作为“中间阶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是力量成长对快的集团,工商业形式的资本相对于土地资本的优越性已经日益显现。

——据潘润涵、张执中《工业革命与英国社会的近代化》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阶层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给英国政治进程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主编陆学艺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经历了五次结构性的社会大流动:第一次是1949年至1956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这种重塑实际上意味着原有阶级阶层关系和位序结构的彻底颠覆。……第四次是1978年至1991年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不仅原来的阶层发生了分化,新的阶层也开始出现。第五次是1992年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形成了一种由十个主要基于职业的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在该结构中,不同阶层所处的等级位序也初步被确立起来。”


(3)据材料三举出一例影响第一次社会大流动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事件如何重塑“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分析后两次社会大流动反映了怎样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社会发展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20-03-24更新 | 508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