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如表所示为1949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状况。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年份占工农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重工业
194970%30%22.1%7.9%73.6%26.4%
195256.9%43.1%27.8%15.3%64.5%35.5%
195648.7%51.3%29.6%21.7%57.6%42.4%
A.农业基础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B.已从农业国变为了工业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D.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2024-04-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林—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用史实予以说明。
2024-04-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一五”到“四五”期间中国工业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可知,五年计划的推行(     
时段主要指导思想
“一五”(1953~1957年)优先和重点发展重工业
“二五”(1958~1962年)彻底解决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的生产和供应问题及工业落后状态
“三五”(1966~1970年)在“三线”建军工厂,并把一线重要工厂搬迁至“三线”
“四五”(1971~1975年)集中力量建设“三线”,把内地建设成为战略大后方
A.实现了经济结构均衡发展B.促进了西部经济快速增长
C.消除了新生政权战争隐患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024-04-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1953~1957年上海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情况。据表可知,当时上海(     
时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
占比62.46%40%30%15%8%
A.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得到落实
C.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D.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2024-04-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20世纪50到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30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的作品(     


A.揭示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新方向B.证实了农村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C.展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新气象D.表达出民众对农业机械化的向往
2024-03-2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A.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阻碍工业化建设
C.“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03-22更新 | 16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国共产党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一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朝鲜战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材料主要表明(     
A.国防需求影响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B.新中国工业化基于特殊的国际环境
C.朝鲜战争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D.新中国工业发展受到苏联模式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52年3月,政务院副总理陈云视察鞍钢时指出,   “国营工业不发展,资本主义就发展,我们就没有办法建设社会主义了”。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B.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C.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D.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2024-03-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5年,教育部颁发规定,要求小学阶段设立手工劳动课,每周1节,并要求“和有关学科的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充分结合当地生产的实际,并争取当地著名技术家的协助,尽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时,将“生产劳动”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些规定意在(       
A.建立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B.学习苏联的先进教育经验
C.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劳动者D.推进“四个现代化”战略
2024-03-01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