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安徽省委要求六安地委1961年全区应压缩城镇人口8.55万,1963年全区应减少职工2.1万人,安徽省委作出这一要求旨在(       
A.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B.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C.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D.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2024-02-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2 . 1960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指出:“要研究手工业合作社的合并、升级,哪些是符合需要的,是合理的;哪些是公社工厂的生产可以代替的,哪些是不能代替,需要退回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要做深入了解、全面分析、通盘考虑。”由此可知,李富春主张(     
A.积极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B.减少手工业的公有制成分
C.立足实际适时调整生产关系D.全面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62年,中共中央发文强调,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要将基本核算单位下降到生产小队并长期执行。这反映出中共中央(     
A.已对人民公社的弊端有所认识B.开始认识到农业的重要作用
C.准备全面纠正农村“左”倾错误D.已认识到城乡经济的不协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决策,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1800多万职工被精简回乡或下乡。上述事件(       
A.解决了经济困难造成的粮食短缺B.旨在为国民经济的好转创造条件
C.利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持续开展D.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2024-02-0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       
A.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6 . 如图为我国1949年、1952年和1957年的钢产量,以及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钠当年钢产量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     
A.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经济建设出现了“右”倾错误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7 . 从1958年到1983年,人民公社行使过去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公社干部成为国家干部。在实践中,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三级体制: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保管员、出纳员等;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     
A.巩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孕育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C.具有政治与经济合一的特点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是1956年陈云提出的经济政策建议。这些建议(     
工商经营方面国家和集体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
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
A.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B.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C.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框架D.促进了国家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
9 . 据统计,1957年,全国妇女先进工作者人数为10.2万人,1958年增加到28.1万人,1960年更是达到103.6万人,她们中的很多人都走向了基层领导岗位。这(     
A.表明妇女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B.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C.体现了社会习俗和生产关系的变革D.促进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2023-11-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实行D.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