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2 道试题
1 . 历史上时常会出现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①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                                                                        ②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③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新航路的开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2016-12-07更新 | 11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届安徽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综历史卷
4 .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2016-11-27更新 | 24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蚌埠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5 .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C.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D.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6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2016-11-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首发]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9 . 《光明日报》1958年8月4日报道:1958年7月14日到18日,刘少奇到山东寿张县视察,听说台前社亩产将达3万至5万斤的玉米、3万至5万斤的谷子、30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15000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这反映出
A.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共产风”刮向山东
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0 . 下图是1950 -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两国农业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B.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最终超越了苏联
C.苏联农业经济改革的成效很突出
D.国家政策不同导致粮食产量差距拉大
2016-11-27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蚌埠第二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