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实行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这一政策在当时
A.取消了农村的人民公社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清算了“左”倾错误影响D.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

材料三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

流向

人数(百万)

1953——1961年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1977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4 .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把基本核算单位从生产大队下放到生产队。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样生产队既有生产自主权,又有分配决定权。这项政策在当时
A.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D.清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5 . 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
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
6 .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
C.20世纪60年代农业反超工业
D.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2017-04-01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标语,就是人们书写在墙上、张贴或张挂在公众场合的简短文字的宣传鼓动口号,一些标语经过无数春秋忠实地记录着某段历史。“总路线光芒照,大跃进快步跑,人民公社办得好”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标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基本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9 .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0 .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
B.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
C.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
D.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