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站起来:以“中山装”为标志,到富起来:以“西装”为标志,再到强起来: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服饰文化精华,并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中装”为标志的过程。这一变化(     
A.根源于思想发展的决定作用B.彰显了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C.体现了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D.反映了外交基本立场的变化
2 . 下图所示为我国不同阶段年均净减少耕地规模(单位:万亩)。图中数据可用于解释当今中国(     

                    
A.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B.推广科学种田的成果
C.城市化规模达到极限D.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
2023-09-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30年代初,知识界发起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化思潮,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刊载大量有关现代化问题的文章。

材料一中国农业,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在生产技术的落后,经营方式的退步,已在任何独立国家之后;不,就是其它的殖民地国家,也比较中国要近代化得多了,我们知道其它各国,已跟了工业技术的进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为化学肥料……别国已用了极大的电机设备作灌溉之用,中国还是利用着人力和畜力,天天向自然作汗血的挣扎。这一切农业生产的现状,正如以大刀抵抗飞机和坦壳(克)车一样,安得不落伍。

——吴觉民《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材料二机械要制造,日用品也得制造;电站要建立,人民住宅也得建立;森林要开采,游息的胜地也得修饰。现代化中国,一定不应当是为现代化而现代化,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整个的社会而现代化。

——亦英《现代化的正路与歧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现代化大讨论”的历史背景。
(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关于现代化的观点,并予以评析。
4 . 1999年,“99巴黎·中国文化周”在法国巴黎举办。文化周的重点是由科技成就、中医药教育、当代陶瓷艺术、京剧服饰、传统手工艺等10个专题展览组成的大型综合展览。整个文化周期间参加活动的总人数达10万人次以上。这一活动(     
A.增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信B.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C.掀起了中欧新一轮次建交高潮D.推动了多边外交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12年以来,中国军队组织参加马航MH370失联航班搜救、菲律宾“海燕”台风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马尔代夫水荒救援等多项行动。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共访问43个国家,为到访国民众提供医疗服务,惠及民众23万余人次。这体现出(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B.国际救助成为军事交流的核心
C.新时代中国的国际担当精神D.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
2023-09-11更新 | 24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荒政中,人主的职责有六,宰执的职责有八,监司的职责有十,太守的职责有十六,县令的职责有二十。人主在荒政中,要“一曰恐惧修省;二曰减膳撤乐;三曰降诏求直言;四曰遣使发廪;五曰省奏章而从谏诤;六曰以厚黎元”。宰执在荒政中,要“一曰以燮调为己责……六曰建散财发粟之策……八曰开言路以通下情”。县令要“一曰闻旱则诚心祈祷……六曰由上司觅义仓以赈济……十有一曰听客人之粜籴……十有八曰散施药饵以救民……二十曰除盗贼"。

——摘编自宋·董熠《救荒活民书》

材料二   冬令救济对于贫民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济方式。如1924年后,在乐山县城,每届年终,慈善团体和少数商家就会筹集钱粮散发贫民,作为冬令救济的款物。19421026日,社会部发布《冬令救济实施办法》,规定各地根据经济情况择要举办以工代赈,小本贷款,平粜粮食,开办半价食堂或粥厂,发售平价衣被,设置庇寒所等。

——摘编自赖静《非独立性:民国时期社会保障的混合形态》

材料三   “中国式减贫”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畅通内外循环奠定了基础。出口、投资以及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为减贫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大规模工业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大规模就业实现普遍式脱贫。第二阶段减贫的核心是由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保护式和开发式扶贫进行了有机对接,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在制度层面进行了整合,构成了中国扶贫的新实践体系。

——摘编自孙靓莹《“中国式减贫”照亮全球脱贫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代和民国时期扶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扶贫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2023-09-10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道,“5年来,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A.形成了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关系
B.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C.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部分西方精英阶层认为此时的中国“是一个进步的、正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日益西方化的具有肯定形象的国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则更多地认同中国是西方的对立面的形象,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摘编自潘娜娜《文化想象视域下西方中国观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日贸易战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双方的贸易摩擦还停留在棉纺织品、玩具、钢铁这样的商品上,但随着日本产业转型的深入,已涉及半导体、汽车、通信设备等触及美国核心利益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日本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十分显著,同时,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并且借美国出现“小型轿车热”,推出了性能优良的小型汽车,迅速打开了美国的大门,并占有半数以上市场。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要求日本政府对其向美国的轿车出口实施自主限制,对日本的汽车出口挥动了贸易战的大棒,尽管日本答应了美国的诸多限制,如签订《广场协议》等,但直到1994年,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仍有60%是由汽车贸易造成。直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美国贸易逆差下降,双方的贸易关系才逐步改善。

——摘编自赵涛、刘挥主编《世界贸易战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处于顺差状态。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贸易环境开始恶化,出口受到阻碍(美国、加拿大等国是主要发起反倾销的调查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加速发展态势,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多边贸易体系中获得了十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利益……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将促进贸易收支平衡、扩大进口、推进外贸多元平衡增长作为政策重,点加以推进,取得了积极效果。目前,中国已经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贸协定,涵盖了中国近30%的进出口贸易额。

——摘编自冯雷等《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战略转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日产生贸易摩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经验。
2023-09-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一部分分类突破题型1学科综合题类型3中外关联
10 . 1995年,大陆方面指出“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这表明,“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发展两岸经贸关系B.赢得国际社会认可
C.捍卫国家主权完整D.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